2017-01-18 華杉
我們經(jīng)常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干啥,所以說錯話,做錯事,到晚上三省吾身,哎呀錯了!所以要存養(yǎng)自己時時刻刻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干啥的聰明。
【問:“心要逐物,如何則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職,天下乃治。人統(tǒng)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視時,心便逐在色上;耳要聽時,心便逐在聲上。如人君要選官時,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調軍時,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豈惟失卻君體,六卿亦皆不得其職。”】
陸澄問:“這心要去追逐外物,該怎么辦呢?”
王陽明回答說:“心就好比君主,五官就是各部委。君主莊嚴肅穆,垂拱而坐,六卿各司其職,天下才能得到治理。人心統(tǒng)攝五官,也是如此。如果眼睛要看的時候,心就被那看見的東西牽走,一心只在追逐那美色;耳朵要聽時,心又被那聽見的聲音牽走,一心要追逐那靡靡之音。這就好比君主要選任官員時,就自己跑去吏部坐著;要調動軍隊時,又親自跑去并不。那君主就失去了君主的體統(tǒng),六部部長也無法各司其職。”
心要逐物,怎么辦,逐物不是問題,問題在于不能為外物所牽,做人不能被物欲牽著走,做事不能被機會牽著走。那依著什么走呢?八個字:
志有定向,惟義所在。
以志向為方向,以義為原則,勇往直前,在大道上走。
【“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知與充與遏者,志也,天聰明也。圣人只有此,學者當存此。”】
王陽明說:“當自己的善念萌發(fā)的時候,自己知道是善念萌發(fā)了,自己馬上懂得抓住這善念去擴充放大。當自己的惡念萌發(fā)的時候,馬上醒覺這是惡念,馬上遏制自己。這種對自己善念、惡念的醒覺,和擴充、遏制的意識,就是為善的志向,也是為善的意志力,這是上天賦予的聰明醒覺。圣人無非就是有這樣的聰明醒覺罷了,而學者也要時刻存養(yǎng)這聰明。”
這還是講孟子的四端論,要抓住善端,擴充放大,抓住惡念,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曾子說日三省吾身,圣人不是到了晚上再復盤總結這一天,而是時時刻刻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干啥。我們經(jīng)常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干啥,所以說錯話,做錯事,到晚上三省吾身,哎呀錯了!所以要存養(yǎng)自己時時刻刻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干啥的聰明。
每天晚上都能知道自己這一天,哪些話,那些事是對,哪些話,哪些事是錯,這也達到曾子的水平了。不過還要有更高要求,就是自己善念惡念一動的時候,自己馬上就知道,就知道要擴充放大,還是要遏制。那就不會犯錯了。
這種聰明醒覺要修養(yǎng)到什么程度呢?還是那句老話:“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心中出現(xiàn)善念,就像看見美女一樣敏感,要接近,要深入。心中出現(xiàn)惡念,就像聞到惡臭一樣厭惡,馬上捂住鼻子,躲得遠遠的,都是不假思索,條件反射,這就養(yǎng)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