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分析:1.孩子性格、人格的原因,分離過早、安全感偏低、留守兒童等,親子關系不良,學習困難、和同學關系不好,是心理營養不足的表現。2.過度的溺愛或者過度的嚴厲。孩子處于過度依賴父母,或者焦慮、恐懼中,逃避、退縮。3.期望過高或者要求過低。費孝通先生認為父母無形中把孩子當作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孩子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壓力。父母對孩子沒有任何要求,孩子學好學不好無所謂。4.孩子可能遭遇了創傷性事件。比如喪失(親人、重要他人)動力,人生沒有了方向。家里寵物(依戀替代物)死了,孩子處于痛苦中。父母離異了,最好的朋友轉學了,失戀了等。比如校園的欺凌。罵人、說臟話、造謠、打人、孤立等,對孩子傷害比較大。再如一些重大的挫折。學習的困難、障礙。孩子遇到困難,沒有得到有力支持,孩子就會選擇逃避。考試成績不理想,特別是重要的考試考砸了。再比如孩子的理想破滅了,失去了信心。5.關系沖突、對抗,和父母、老師發生沖突。6.孩子遇到了身心的障礙,焦慮、抑郁、雙相情感障礙(時而抑郁、時而躁狂)等。
? ? 家長怎么辦?如何應對?這是關鍵!
1.全面了解、重新認識孩子。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認為孩子懶、裝病。了解孩子的性格、情緒、情感,智力結構(多元智力理論)、興趣愛好。2.無條件接納孩子。首先是在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基礎上接納孩子,自己和孩子內在動力才會增強。全然的接納,不評判、責罰、打罵等。在陪伴的過程當中,彼此看見。家長不著急、沉住氣,抱持孩子。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溫暖,信任,自己有了掌控感,學習不是多大的問題。正面、負面的表現,全部接納,而不是只接納一半。接納了自己就接納了整個世界,接納是最強大的力量。看見、允許、接受完整性,如同硬幣有兩面。3.優化關系。親和力,我也是蘑菇。精神病患者拿把傘,醫生做同樣動作,說自己也是蘑菇。我和你一樣。病人學著醫生吃飯喝水、接受治療。從和你一樣開始,改善親子關系。“我不如你”,遇見同樣的事情,我還不如你處理的好。“我比你慘”,我都失眠十年了!所有的技術和方法應是遵循人性的。最終是對來訪者有效。“有術無道止于術,有道無術術可求”。通過學習,讓我們心靈更加富足,才有辦法養育心靈富足的孩子。
? ? ? 孩子成長的過程不是我們對他進行教育,不是帶著期待和目的對他進行養育,而是帶著孩子去旅行,一路上看見、發現、表達孩子本來的價值,孩子的勤勞、善良、創造性等等。每個孩子本自具足,我們只是發現、看見孩子本就有的價值。不是急于改變孩子的行為,而是回到當下,從父母的自我成長開始,了解孩子,提升孩子的價值感,讓孩子在某一方面形成優勢。“一個人是無法被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了愛、理解、接納,即使他不改變,也是被允許的”,我們終將等到孩子滿血復活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