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這個時候我就陷入到深深的焦慮中,因為要完成今天的作業打卡。趁著最近不忙,每天上午處理完手頭的工作,有這么一段空閑的時間自己學習點別的東西。現在重新恢復寫作后,就把時間分配給寫作了。
可是我現在才發現,我最近一定是假的看書。雖然每天都在看,都在學,但是現在寫東西了就感覺是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頭腦里一片空白。
中午吃午餐的時候,聽“得到APP”每天聽本書,聽了一本叫《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也算是給自己的困惑找到了一些答案。
這本書是個日本人寫的,作者我沒有記住。知道這本書是從研究人的“行動科學”入手,系統地介紹了培養習慣的階段性特征和應對方法,告訴你行動堅持不去的真相,并幫助你用正確的方法把堅持變成一種習慣。
書上說,人們培養一個習慣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習慣引力這個因素的影響。所謂習慣引力,是指身體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受比較舒適,發生變化則被視為是一種威脅。每個人都受習慣引力的影響,讓身體天然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的傾向。
反觀我自己,現在可能就是處在這樣的一個階段。因為之前每天的這段時間我都在看別的書或者在琢磨excel,現在突然轉變成寫作就有一點為難。加上不知道寫什么,所以就變得焦慮了。
但是我也無法逃避這個習慣引力,因為這是突破前一個習慣的必經之路。只有突破前一個階段習慣引力的阻礙,養成新習慣后,大腦才會接納這個新習慣。把新的習慣行為認為是日常功能,拼命維持寫作這件事。
除此以外,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習慣堅持的三個階段:
第一:克服反抗期(1-7天),要對抗習慣引力。可以通過簡單記錄的方式和制定小目標,通過微小習慣度過身體反抗期。
第二,克服不穩定期(8-21天),生活處處充滿變數。可以引入獎懲機制,設置例外規則和讓自己行為模式話,讓自己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做這些事,來度過不穩定期。
第三,克服倦怠期(22-30天),人是會累的。可以給習慣增加一些變化,或者開始計劃下一個習慣。
瞬間感覺自己get了一項新的技能,希望自己這一能把寫作這個習慣延續長一點。
剛才寫作業之前看了木棉姐姐的兩篇文章《我又有了新偶像》和《只顧悶頭寫作卻不懂定位,在勤奮也是低效努力》,特別是第二篇文章其實讓我挺有感觸的這個咱們以后說。現在我就特別佩服木棉姐姐的閱讀量,讀了好多好多本書。除了木棉姐姐咱們寫作群的其他小伙伴知識儲備也讓人驚嘆,比如我認識的二美姐、教主、小兜貓仔、壹壹姐......
正是這樣高投入才能讓她們把寫作當成一種享受,不停的寫下去。如果知識儲備不足,很快就油盡燈枯(比如說我)最多參與一期,就沒有寫的了。
現在我也開始看書了,可是我的效率直接產不忍賭。看了都一個多月了《未來簡史》還木有看完,而且,看完了感覺對書的理解人是是碎片式的,不成體系。這樣我投入的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讓人無比困惑。
也就是在現在,我終于有了一種時間不夠用的感覺。感覺有很多書我還沒有讀,天天時間都被規劃好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讀的書也是有限的讓人很挫敗,也越發的變得急躁起來。
我也百度過一些速度的方法,了解了一個叫王者速度法的東西。相傳三十分鐘可以讀本書,我仔細了解一下,這個讀書法,感覺這就是粗略瀏覽,摸清結構,直接讀書中精華的部分。但是這樣,沒有精讀我感覺也會錯過一些精華的知識呢。
所以,請各位愛讀書的小伙伴給我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方法,解決我的困惑!
楊洋在此謝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