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曉艾
你小的時候是否經常聽到你的父母說: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學習多好,再看看你?”
“你看看,人家小美多乖,再看看你?”
"你看看,小強都幫父母做家務了,再看看你?"
從小,我們就是在這種“別人比我好的”聲音中長大的。
長大后,等我們當了父母,新一輪的循環開始了,作為父母的我們,你是否也說過(或者想過):
“你看人家小安寫作業多自覺,都不要父母操心,我們家不陪著就不好好寫作業?!?/p>
“人家的孩子都好好吃飯,長得多高,我們家的從來不好好吃?!?/p>
“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們家連平時考試都要讓我提心吊膽。”
作為父母,總是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好?!币驗槲覀兿M覀兊暮⒆幼兊酶?,就想著找出孩子身上的缺點,改正之后,我們的孩子就會更好。
殊不知, 你關注什么,孩子就發展什么。
當你的焦點在孩子的缺點上時,孩子看到的也是自己的缺點。也許最終在家長的反復嘮叨之后孩子的缺點改正了,但是留在孩子心中的還是自己沒做好的地方,卻感受不到做好的喜悅。
而且等孩子把這個問題改正之后,家長也就不在提這個事情了,并不會去夸獎孩子這個地方做得好(有夸獎也是短暫的)。緊接著又把焦點轉移到孩子的其他缺點上。
孩子把自己的缺點一個個的改正了,積累了很多的優點,也提升了很多,但是每次提升之后,就會蹦出下一個缺點。
孩子不斷的在改正缺點,但留在孩子心中的卻是:“我怎么有這么多的缺點?。俊币粋€滿心只想著自己缺點的孩子不知道他是否會相信自己是優秀的,是否會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能否培養起他的自信。
自信就在我們不斷關注孩子的缺點中流失了。
看到這里很多家長覺得委屈:“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讓孩子越來越好。”
確實,我們每個家長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我們用錯了方法。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孩子積累成功的經驗,真的希望孩子越來越有自信。那我們首先就是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看到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談到關注孩子的優點,很多家長會生出恐懼,會說:“這不是在溺愛孩子嗎?總是夸獎他,他的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還能虛心進步嗎?我看,結果只有一個,就是驕傲落后?!?/p>
確實,如果只是一味的夸孩子:“你真棒”,“你真漂亮”,“你真聰明”。那真的會把孩子夸壞的。
夸孩子就要夸孩子具體的行為。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禮貌的和別人打招呼的時候,如果你只夸孩子“你真棒!”,孩子其實不知道你在夸獎他什么,而且夸獎多次之后有的孩子會覺得好無聊,會想“這有什么好夸得”,還有的孩子會生出驕傲“當然了,我是最棒的?!?/p>
我們要夸孩子的行為,明確的告訴孩子:“你看到別人主動打招呼,讓人感覺很舒服,真的很好。”這樣孩子知道是他的哪個行為做得好,就會持續做下去,也知道這樣做好在哪里。
夸孩子就要夸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到的行為。
有的家長一見到聰明漂亮的孩子,就會夸獎孩子,這孩子“長得真漂亮”,這孩子“可真聰明”。殊不知,你這種夸獎,只會讓孩子覺得“我只要長得漂亮就夠了”,“我很聰明,沒有我不會的?!?/p>
在這種時候,被夸“聰明”的孩子,為了一直保持自己的聰明,碰到有難度,或者當下解決不了的事情就不敢去做,因為擔心做不好的話,就會被人說“不聰明”。
因為“聰明”“漂亮”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后天努力得來的。是孩子無法掌控的。
我們在夸獎孩子的時候要夸獎孩子的“努力”,因為“努力”是孩子可以掌控的,是可以做到的。
家長,作為孩子進入這個世界最信賴的人,要有一雙能夠看到孩子閃光點的眼睛,看到孩子努力的地方,并且告訴孩子我們看到的事實。
把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描述給孩子聽,不僅讓孩子知道我們是關注孩子的,我們是愛孩子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哪里是做的好的,這樣他們就知道哪些事情是值得持續做的。
當一個孩子在不斷積累自己的好的行為的時候,你還擔心這個孩子不會越來越好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