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沖打卡#Day1
今天完成7篇文章的閱讀,
我的收獲是:
1、首先是歷史數據如何扭曲我們的判斷的問題,其實這一點我覺得可以結合“選職業的14大認知偏見”中的“易得性啟發”來分析。我們所拿到的一些歷史數據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以輕易就得到的,往往越是容易得到的數據,越是需要我們去考察其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讓自己不至于被熱點牽著走;如果需要依據這些易得到的數據制定自己的策略,那么將自己置身于這些數據當時所處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就顯得特別重要,也就是李叫獸在文中提到的“前提條件”。
總之,要警惕歷史數據中容易獲取到的那部分數據,至于表象中所沒有展現出來的更有價值的數據的挖掘,就需要我們代入到數據產生是的那個情境中去思考。這樣的思想在今天讀的第二篇文章中同樣也有所體現:不要“似”模板,而要去真正學習模板背后的實質,一言以蔽之:要始終懷有一顆探尋事物表象背后實質的心。
2、關于用設計游戲的方式設計團隊管理,四個因素中自己接觸的概念有3個,“規則”這個概念,激發了一起一直潛在腦海的認知,原來制定規則可以消除查理 芒格關于“人類誤判心理學”中的“康德式公平傾向”,這豈不是一個巨大的收獲,哈哈!
然后關于目標這個因素,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這樣的闡述:①要讓自己看到目標實現的樣子,要談論目標最終的樣子;②讓別人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共同找到解決方案;③只有了解事實才有真正的積極,這三個點結合起來,似乎就是李叫獸在文中提到的:告訴他們明確的目標以及這個目標背后的意義,從而讓團隊更加積極。
反饋這個概念,特別是即時反饋,其實這個概念貌似一直存在自己的腦海里面,但是好像還沒有在什么地方很好的加以運用,只是會在工作中,特備是在和外部的第三方,在溝通的過程中,會積極、及時的給到反饋,從而提升整個的溝通效率。李叫獸文章中提到的成果可視化和分享,這兩個反饋機制,自己之前其實都沒有意識到。但是這兩件事公司都有在做,特別是分享這個環節,不過公司更多的是采取一種匯報的機制,可以考慮下老板建議對這個機制進行一下改進,以幫助公司更好的成長和解決問題。(所在公司是一個20人的創業公司)
最后是關于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幾乎不可以共存的概念 ,可以說似乎真的是給自己打開了另外一扇窗,用外在動力消除內在動力,或者用內在動力消除外在動力,達到目的之后,再抽離前者(比如用外在動力消除內在動力之后,再抽離外在動力),設置有可能讓一個人喪失動力,這個太恐怖了。
3、選職業的14大認知偏見,只是大概過了一遍,有一點很清楚就是:這14個認知偏見,絕不僅僅是存在于選職業的領域,可以運用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4、關于提問這一塊,或者說解決問題這一塊,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澄清問題、澄清問題、澄清問題(雖然很老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但是這點真的很重要,解決問題最關鍵的就是“澄清問題”,在這件事上花費多少時間都不為過),這部分的內容應該主要是出自《結構化思維》這本書。
5、最后關于職業規劃這一塊:其實現在這份職業的選擇,我是有考慮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真是動機,以及行業的整體形勢,但是看了李叫獸這篇文章之后,看來自己需要在進行一次職業規劃,然后這邊也聯想到了“個人商業模式畫布“這樣一個概念,其實就是用規劃公司的理念來規劃自己的職業,另外也可以用來檢測自己職業的健康度。自己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嘗試使用過一次,但是并沒有收到自己預期的效果,我后來想了下其實和自己比較缺乏工作經驗有關,所以自己還會在職業規劃和健康度檢測這兩個方面繼續嘗試。
我的筆記是:
1、忽略前提條件,歷史數據將扭曲你的判斷
——決定是否采用某一策略(或者解決方案)時,一定要考慮其成功的前提條件
2、“學”模板而不是“似”模板:探究表象背后的實質
3、拿設計游戲的方式設計團隊管理,你可能得到的一批充滿投入感的員工
①目標:
告訴他們明確的目標以及這個目標背后的意義;
為了最有效地提高團隊的長期凝聚力和斗志,你需要匹配員工的 目標和能力:讓他們長時間處于目標和能力的相等狀態以獲得幸福感, 短?? ??? ??? ??? ?時間給予他們高于能力的目標以提高能力,而且有時候也需要給他們 低于能力的目標來舒緩節奏。
②規則:為團隊制定“游戲規則”
③反饋:積極(即時)反饋、成果可視化(照片墻、郵件通告、微信群通告)、分享(每周團隊討論會,4分鐘展示過去一周的成果,類似谷歌的TGIF)
④自愿:區分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并且注意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通常是無法共存的【通過這點就可以嘗試用“外在動力”去消除一個人的“內在動力”,或者反過來運用】
4、選職業的14大認知偏見:從眾效應、權威偏見、急于貼現、驗證性偏見、比較效應、聚焦效應、框架效應、影響偏差、純粹接觸效應、易得性啟發、愿望思維、刻板印象、光環效應、沉沒成本
以上這些認知偏見,絕不是只能用在選職業方面
5、如何進行高水平提問:
①澄清問題②問題具體化③只提供有用信息④確定對方能夠且方便進行解答
6、自我展示的魔鬼公式:引入(簡單介紹,10s)——>論點(自己的核心賣點,5s)——>證明(故事,30s)——>利益點(剛剛說的對對方的好處
10s,)?——>呼吁行動(所以我來到這里,想要獲得一個機會,去……5s)
7、職業規劃:why(自己的真實動機)、how(如何根據不同的 職業價值來選擇不同的職場策略)、what(自己能夠得到的是什么)、 who(跟什么樣的人一起工作)【引用:The Careers Group,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