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荷的筆墨生活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漢字作為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是唯一流傳至今的文字,并被億萬人廣泛使用。
由于它一直保留著意音體制,與世界其他文字的構成模式全然不同,無論是象形字、會意字,還是指事字都可以通過字形去分析其文字的意思。
其中許多漢字的形義都蘊含了許多古人的造字智慧和社會的不斷變遷,可以說在文字的形義不斷變化的過程,也是社會現實存在和意識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
今天我們來談談漢字的兩個字—— “門”“戶”之爭。
從甲骨文到楷書,到今天的宋體字,“門”字都像是兩扇對開的的門。
《說文解字》:“聞也從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從門”。
“門”的本義是安裝在建筑物出入口的開關裝置。
唐朝杜普《自京赴先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此是門的基本義項,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如“門口、大門、關門”等詞語。
門,甲骨文像在房屋入口并裝兩“戶”、。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入口的上框。
造字本義是房屋入口處可開關的雙戶。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俗體楷書根據草書字形 整體簡化,完全淡去了正體楷書的“戶”的形狀。
楷書將篆文不完整的小門上格淡化成一短橫或一點。
在古籍記載中關于“門”的記載有:
門常閉。——《墨子 ? 號令》
掌掃門庭。——《周禮 ? 天官》
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戰國策 ? 齊策》
五祀,門以閉藏自固也。——《白虎通》
至藺相如門。——《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
門雖設而常關。——陶淵明《歸去來辭》
還兄門。——《玉臺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門戶千萬。——唐 ? 李朝威《柳毅傳》
可憐光采生門戶。——白居易《長恨歌》
從以上可以看出,“門”多為宮廷,富貴之家常用的詞,也能說明“門”最早很有可能就指的是富貴大家才能擁有的。
上圖為“戶”(甲骨文字體),也是象形字,從字形演變,可以看出,“戶”字一直像是一個單扇開的門。 ? ? ? ? ? ? ?
《說文解字》:“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從戶”,甲骨文篆文的戶像單扇的門。“忽”的本義是柵欄門。
這是一種比較簡易的出入口開關裝置,多為單扇開的柴門。
戶,甲骨文字形像一塊有轉軸的木板,是門的一半。
它的造字本義是裝在建筑出入口、可以開關的單扇門板。
一般房間或者貧寒之家的入口只有單扇門板,大廳或富貴之家的入口才有兩扇門板。籀文有所變形,誤將甲骨文“戶”的上格斷開寫成,并加“木”,強調木質材料。篆文省去“木”。
在《詩經.御風.七月》中有“塞向墐戶”的說法。
在古籍中記載關于“戶”的有很多:
戶,半門曰戶。——《說文》
一扇曰戶,兩扇曰門。又在于堂室東曰戶,在于宅區域曰門。——《字書》
設于戶西。——《儀禮 ? 聘禮》
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禮記 ? 禮器》
窺其戶。——《易 ? 豐》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易 ? 節卦 ? 象辭》
不出戶知天下。——《老子 ? 四七》
木蘭當戶織。——《樂府詩集 ? 木蘭詩》
出戶望南山。——晉 ? 干寶《搜神記》
從《詩經》中可以知道“戶”即為平常百姓人家,而“木蘭當戶織”,說的就是對著家里的欄柵門轉動織機的場景。在干寶《搜神記》中,“出戶望南山”,說的是干將莫邪打造寶劍的事情,也值得是平常百姓人家。
由兩個漢字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門”和“戶”的意思在古代是略有不同的,“門”在一定意義上指代的是富裕人家,因為富人家才有能力修建帶有裝飾對開的門,而“戶”字則指代的是比較貧窮的人家,因為簡易的欄柵門所用的材料不過是一些樹枝、柴草之類的東西,到冬天還需用泥巴堵塞以御寒。
既然二字的字義相差甚遠,那么今天為什么會有“大戶人家”、“戶口”等詞語呢?難道大戶人家也使用單扇的欄柵門嗎?
原來在古代,生產力低下,上古人學會了制作簡易的欄柵門。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貧富分化開始出現,開始出現所謂“朱門”,即大戶人家,其實質并不是單扇雙扇的問題,而是那個時代不同等級的問題。
因此古書中記錄的豪門、侯門,都為統治階級;而談到的農戶、獵戶,都為勞動人民。這個我們從門與戶的制作結構上可以很容易了解的。
兩個不同等級的相互融合和沖突中發展到了今天的“門”與“戶”平等關系。
《木蘭詩》中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可見那個時代“戶”還是指勞動人民,直到《西游記》中才開始有“大戶人家”的說法。
“門”“戶”二字的演變,其意義是社會不斷變遷的真實寫照,是勞動階層人民,在不斷爭得自我權益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