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知乎,作者達人知命。
本人男,歷婚姻滑鐵盧,無孩,奔愛情諾曼底ing^^?;仡櫫艘幌伦约鹤哌^的路,總結出如下幾條規律,如果能夠對大家有幫助,幸甚至哉!
一定要注意辨別偽共同語言。我們大部分人結婚之前都想的是找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這樣會更加容易產生共鳴,對關系的發展也非常有幫助,但是我在這里要說明的是,在我們剛剛工作時,我們很可能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共同語言。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的工作之前是同一個性質的,我是國際商務,對方是船務加跟單,基本上圈子類似,也是因工作而結識,因為感覺只有對方能夠理解自己,所以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而后來回想一下當初我們聊的主要是工作,因為工作環境類似的緣故,非常容易產生相互認同的感覺,誤認為那就是共同語言,事實根本不是那樣,后來我才明白,真正的共同語言應該是除去專業性較強的部分,對生活其他方面的態度與認知,從這部分尋找相同或相似認知的區間,這樣的共同語言才有價值,否則很可能就是“偽共同語言”了。
與其注重對方的學歷,不如注重對方畢業后對學習的態度。對知識的遺忘程度其實是非常驚人的,如果一段時間不摸書本,很快就等于沒學。之所以提這一點,我想說的是,婚后的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方樂于學習,另一方卻非常反感,基本上這兩個人在一起遲早分道揚鑣,反之,如果自己本身就不想去學習,然后要求對方上進,那也勸自己一聲:還是洗洗睡吧?;楹蟮墓餐M步不可小視,終身學習的理念樹立會讓我們大概率無暇于矯情和做作。
“愛”不是婚姻的保險,僅僅是婚姻的條件之一,切忌透支。這一點非常好理解,應該不需要多解釋,認識到這一點也就有了紅線意識,不能凡事拿愛來說事。
婚姻生活中糾結對錯的人,總會陷入死胡同而不能自拔,及早認清對錯論本身的不合理,只有平衡和利弊。兩口子吵架,可能驚動兩個家庭,甚至更多的人,來幫彼此評論對錯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吵架后遺癥,最后的結果往往是讓老公道歉,老婆委屈依舊。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大家都從對錯論的角度思考問題,這肯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會有結果的,如果雙方及早認識到這一點,自然就會避免很多麻煩。
婚后遇事商量或者出主意,本著“忠告而善道,不可則止”,過后勿翻舊賬。這一條主要是強調夫妻雙方應該有個平等的交流平臺,跟朋友類似,不因為關系的特殊而交流地位發生改變,只要提出你認為合理的建議即可,至于對方聽不聽不能左右。經常聽到的抱怨是“我早就那樣說了,他(她)非要不聽,最后怎么樣,事實證明還是我說的對,結果他(她)還死不承認,非要認為自己是對的,你說氣人不氣人?”對這樣的抱怨,結過婚的人不會陌生,這就屬于過后翻舊賬,做錯了的人此時知道自己錯了,這個時候最怕別人提起,護短是人類的共性,所以吵架和爭執在所難免,對這樣的事情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等這個事情過去后,下次再發生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可以提醒對方注意一下,如此足矣。
不能從關系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和處理矛盾。男:作為人妻,難道不應該如何如何嗎……女:我感覺有老公跟沒老公一個樣,我都不知道要這個老公干嘛……相互傷害是很多人婚姻的常態,我本人也不例外,這對長久的感情發展殺傷力太大,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都是從關系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了,認為你如果沒有這樣做,就是不稱職,就是莫大的罪過,讓彼此都無所適從,感覺婚姻還不如一個人的時候好。我認為對于需要涉及到與對方互動的時候,不能從關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從基本的人性角度出發,這樣任何時候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出現偏頗的概率相對會低很多。比如說,在跟對方說話之前先對自己說一下,試一下感覺,如果感覺好,那對方的感覺不會差,如果不好,對方的感覺也不會好。處理問題的時候,想一下自己被這樣對待的時候的體會,然后再做。
婚姻是一場修行,煉心,煉性,亦煉行!珍惜機會,把握當下,縱然失敗,無須氣餒,精勤修 煉,修成正果,不枉此生。
發布于 2019-04-07?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