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擁有的東西就一定是屬于你的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朋友說起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他和公司的幾個同事一起參加專業資格證書考試。

他的其中一位同事非常喜歡在網上搜集試題和練習資料,什么樣類型的題型他有辦法搜到,搜集到了就分享給同事,但是他從來不做練習。

結果,跟他一起參加考試的同事都通過了,只有他一個人沒有通過。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我的先生有個一起練太極的朋友。

他非常崇拜太極高手,但他總是無法堅持練習,每次上課都是三天打魚、四天曬網,想練就練,不想練就不練。

他練不好,就認為老師的水平有限,于是不停地換老師,一年之內換了四個老師,而且是越換越貴的班。

但是,因為他沒有堅持練習,所以至今的水平仍跟初學者無異。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我曾經非常喜歡買書,看到喜歡的、熱銷的書就買下來。

但是,我每天花費在刷手機的時間比看書的時間還多。

結果,家里堆了一大堆沒開封的新書,但還在不斷地買……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有一段時間,我下決心要學多點東西。

于是報了一大堆的音頻課、試頻課,時間管理班、寫作班、攝影班……

幾個月過去了,很多課程連一半都沒有聽到。

圖片發自簡書App
5

人們總有這么一種心態,認為能抓在自己手中的東西就是屬于自己的。

以為搜集了一大堆的試題和練習題,考試就能勝利過關,卻沒有意識到,重點是要練習、練習……

以為不停地換老師,報越來越高級的學習班,自己就可以成為太極高手,卻沒有意識到,所有的太極高手都從基本功開始練起的。

以為抱了一大堆的書回家,自己就是個博覽群書的人了,但是,如果你連書都沒有開封,你如何可能博覽呢?

以為報了一大堆的課程,所有的知識就變成自己的了,卻沒有意識到,你買了課程收藏在手機上,那只表示你下次點開無需再付費,你不聽課的話,所有的知識跟你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

圖片發自簡書App

6

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辦了健身卡后,就當自己是健身達人了,實際上一年去不到幾次。

做了一大堆完美的計劃就覺得已經實現目標了,實際上做完計劃就扔一邊了。

通訊錄里加滿了熟悉的的、不熟悉的微信好友,就有一種朋友滿天下的感覺了,但真正能說上話的朋友沒有幾個。

圖片發自簡書App

7

最近,我在網上報了一個寫作課程,按以往“正常”的課程,老師的課程發布完畢就完事,你愛聽不聽,你能不能學到東西,那是你的事,不是老師的事。

但這次竟然不同以往。

凡是報了這課程的學員,都被“請”入了寫作群。老師在簡書里注冊了一個名為“主編課堂學員大本營”專題,每周在群里發布一個習作題目,學員們完成習作后就往專題中投稿,老師和助教進行點評,每周還評出優秀作品發布在老師的公眾號上。

哈哈,萬萬沒想到,這種學習方式令學員們熱情高漲,大有你追我趕之勢,個別“變態”的學員,除了完成每周的習作,還寫詩歌、小說、甚至還每日更一文,看得我這種落后分子牙癢癢的,恨不得辭了工作,不吃不喝的,一天24小時在家碼字。

當然,時不時在群里聽到一些學員發出感慨:“唉!我的課還沒開始聽呢。”“我想不到怎么開始寫,一個字都沒寫過呢。”“我看到你們這么勤快,真的好佩服喲。”……

老天,你都知道自己的問題,那你為什么不開始行動呢?你是花錢報了這個課程,但你沒有聽課,沒有練習,這課程對你來說,就僅僅是只是一個課程而已。

所以,我們要怎么做呢,現在開始,打開課程聽課;打開電腦或手機,寫下第一個字;不知如何開始寫,那就要寫的標題先寫下來,想到多少寫多少,狠狠地往死里寫。

圖片發自簡書App

8

道理非常簡單。以吃飯為例:如果你想吸收飯菜的營養使自己的身體變得強壯起來,你光是天天做好飯菜擺在桌上,光是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拍下來發到朋友圈,那是沒、用、的!你要吃!把它們美美地吃下去,才能轉換成你想要的營養。

(注:有些言論實為自勵,請勿對號入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