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我的精神食糧,浩瀚書海,唯小說是最愛。
讀的多了,便想自己下筆試試。
前前后后,斷斷續(xù)續(xù)的,歷時四個月,我的第二部連載小說總算快要完結(jié)了。拖了這么久,眼看這個坑快要填滿了,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拖得久了,原本為數(shù)不多的忠實讀者到最后只剩了零星幾位了,實在慚愧。不過前前后后幾個月的經(jīng)歷,習慣了在簡書寫連載的慘淡無光。
這中途想過出走,想過另覓他處,許是習慣了這個寫文軟件了,習慣了它的編輯器的操作,習慣了它的投稿機制,甚至習慣了連載的無人問津,反倒挪不了步伐了。
其實,所謂的習慣不過是借口罷了,最終一直堅持在簡書寫連載,其實最關(guān)鍵的還是在于那點自知之明。
江湖上會寫小說的人太多了,人家要么文字行云流水般絕美無比,要么腦洞大得足以構(gòu)思出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讓讀者欲罷不能……總之就是高手的文章很好看,故事很吸引人。而深深對比之下,自己的小說還那么稚嫩,只如那初發(fā)的嫩枝,離那參天大樹還需吸收無數(shù)個日夜的精華,更需千錘百煉。
原本以為看了那么多的小說,自己寫來也可以是得心應(yīng)手的,也就真下筆寫時,才知道所有看過的都是別人的故事,自己的這根筆終究還是是需要自己花大量的時間來打磨的。
所以,不要說我已經(jīng)寫了多少字了,在沒有寫成一部好的小說之前,再多的文字也枉然,所有的付出與努力只不過是通往文學之路上的小小墊腳石罷了。
一開始一腳踏入碼文的道路,真是不知深淺,為自己會碼幾個字而沾沾自喜,總樂于在朋友圈分享。到后來越寫越發(fā)覺自己先前甚是好笑,都寫成啥了,有什么可與人分享的?所以就不再發(fā)朋友圈里了,權(quán)當自娛自樂。
但是既然走上了業(yè)余碼文,連載小說這條路,已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長路漫漫,唯有孤獨前行。
很多人喜歡村上的《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一書,村上告訴我們,他從最初開始寫小說,就不是為了迎合任何讀者,純粹是因為喜歡,是因為享受寫小說的過程。這也是他能堅持寫小說這么多年的最根本的原因。
創(chuàng)作一部小說,從無到有,幾萬字的中長篇到幾十萬字的長篇,這其中短則歷時個把月,長則歷時數(shù)年,如果不是因為足夠熱愛,誰能如此執(zhí)著于這份堅持?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官名)驕橫專斷,一年后憤而辭官歸里,以授徒、著書自遣。
若不是因為時局動蕩,身在朝野卻無法大展拳腳,也許他這輩子是個宦官而非作家,那么后人也無法讀到如此曠世之作。
卻因著他愛看書,熱愛寫作,才讓他多年堅持收集明間英雄人物故事,最后在他辭世前幾年編撰成了這曠世之作《水滸傳》,為后人留下了這寶貴的財富。
還有我很喜歡的兩位小說家英國的簡.奧斯汀和美國的哈伯.李,她們都同樣淡泊名利,寫作只是出于熱愛。簡.奧斯汀一生清貧卻勤勉,她短暫的一生卻為后人留下了多部小說,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暢銷全世界,她是整個英國的財富。哈伯.李,同意清心寡欲,通過《殺死一只知更鳥》一作成名,但是她卻選擇了歸隱鄉(xiāng)間,不問人世,拒絕一切采訪報道,只留下《殺死一只知更鳥》和它的續(xù)集《守望之心》,因為有過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再也無法超越了……
大家永遠只是少數(shù),大家永遠只是那些極其專注,執(zhí)著的人,因為熱愛而做到了極致。所以我時常寬慰自己,你連起碼的付出都不夠,就別瞎想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認真閱讀,靜心寫作。
兩部篇幅短小的現(xiàn)代都市情感小說即將完成,我知道我的文字還那么青澀,寫作手法還很不成熟,未來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所以我還需要更加努力。
接下來想要嘗試古風小說,大概是近來看了十四夜的《醉玲瓏》,王實甫的《西廂記》,還有《水滸傳》、《浮生六記》等,被古典文字之美給打動了吧。我想嘗試改編《西廂記》。
沒有妙筆生花,唯有不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