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名了三節課的互聯網運營P1的課程,已經學習一周多了,對于運營也有了新的認識和收獲。
1. 我所理解的運營
曾經我對運營的認識很淺顯,可能因為所做的工作有限,做的很多事情都在用戶維系上,對于運營的理解很不是很深。運營的角色是在鏈接用戶和產品的,通過目標然后制定一些運營方法。運營的工作可以大概分為活動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等,雖然工作很復雜繁瑣,但是運營就是產品和用戶之間的橋梁。
運營在整個產品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從而讓這個產品能夠活下去而且能活的更好。但是運營其實是很不標準化的工作,可能同一個崗位在不同行業所做的事情完全不同,根據工作目標來制定一些運營方法和方式,最終能達到我們想要的工作效果。
2. 運營工作的流程
這一部分對于我來說算是挺重要的,作為在一個創業公司工作的運營喵,需要身兼數職,做事的時候缺乏規劃和條理,有時候想到哪出是哪出。有時候看到其他運營喵們分享的工作心得覺得他們做事很有條理,而我在這方面就很欠缺。
運營工作是需要一個工作流程和工作規劃的,這樣才能找準目標和方向,并因此制定工作方法。
工作流程如下,因為我很喜歡手寫筆記,所以就以圖片的形式呈現了
在制訂策略完成之后,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后需要制定工作方法,主要的工作也在這兩個方面中。
但是這也需要根據產品現狀等情況來決定該做哪些事情。比如一個產品處于剛上線狀態,用戶不多,那么主要的目標就是拉新,需要做的工作就第三方渠道推廣,廣告投放等拉新工作。
3. 運營的職能分類
關于運營的分類,其實是很難的。按照職能劃分,運營的工作就有很多,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產品運營等等。
不同行業的公司和公司規模,運營工作也是千差萬別,像我之前實習的一家電商公司,接觸到工作是品類運營,而我現在就職的公司所做的產品是工具類app,顯然品類運營就無法存在于我所在的公司。
另一方面,公司的規模、發展階段等等都運營的工作,公司規模較小,產品處于成長期中,運營工作的分工方式是很粗獷的,一個人身兼用戶運營、內容運營都是很常見的(比如我),身兼數職雖然能有機會學習很多知識并且接觸到很多業務知識,但是卻很難深入。而如果公司有一定的規模了,產品也處于成熟穩定階段了,用戶量達到了一定的量級,這時候運營的工作會根據產品功能、用戶類型等進行細分,細分工作能夠有利于運營人的在一個明確范圍內進行深耕,但是溝通和管理成本會有所增加。
以下是我作了解的各類運營
1. 內容運營:通過生產、編輯、組織形成內容,能夠滿足用戶對內容消費的需求,從而增強用戶粘性提高用戶活躍。
2. 用戶運營:用戶運營主要是圍繞著用戶的拉新,留存,促活,召回等工作。通過用戶需求構建用戶體系,針對不同的用戶人群制定不同的運營方法,最終達到提高用戶活躍度和增強用戶忠誠度的效果。
3. 活動運營:通過策劃實施線下和線上的活動,在特定時期內快速提升產品的核心指標,就想每年的雙十一,每一個商家都在這一天搞各種各樣的活動,目的是提高銷售額。
4. 社區運營:專指社區產品或者產品中存在社區功能的運營工作,可以通過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等一些運營方法提高社區活躍度,可通過建立用戶建立機制,做活動等這樣的方式提高社區活躍度
5. 渠道運營:工作主要是廣告投放,合作換量這類運營工作為產品帶來新增用戶。
6. 新媒體運營:對新媒體賬號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百度貼吧今日頭條等社會化媒體為主體,主要的工作是對賬號進行內容維護、用戶管理、活動策劃等,以品牌推廣的方式進行推廣傳播,最終帶到拉新的目標。
7. 電商運營:主要的工作有店鋪商品的管理,負責商品的上架和下架。負責店鋪品類管理,例如主要推哪款產品等。店鋪活動的策劃,例如雙十一等大型活動。還有在線客服,解答每個用戶的問題。
以上只是部分運營分類,行業領域太多太廣,涉及的運營工作也都很多,需要的工作技能也有所不同。
關于運營人的職業規劃
寫在最后卻想說說我是怎么進入運營這個行業的,很多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喜歡什么,而我卻不知道,我在大學填報志愿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未來想做什么,后來就陰差陽錯學了軟件工程,學之前想著以后能當個程序員再不濟當個測試,不過后來發現我并不喜歡寫代碼,上大學的時候也就想著不掛科就行了,以后想要做什么也沒有什么想法。
真正接觸運營并想做運營是大學的時候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兼職,雖然做的工作是一份客服,但是我發現客服也有很多分類,有針對不同用戶的客服,有電話客服還有qq群這樣不同的方式(那時候并不知道什么是社群),而且還會有專人去維護一些活躍用戶。當時就覺得這個工作好酷啊!之后開始慢慢了解,之后的實習和工作就開始傾向于運營方向了。
扯了很多,開始說一下職業規劃吧。聽黃有璨老師講的運營人的職業發展和發展軌跡,運營人的發展軌跡大概可以分為這5個階段
P1:小白,做的基本上都是執行類的工作,俗稱打雜。
P2:初階運營,開始能夠獨立運營一些小的項目
P3:業務骨干型運營,這時候會有某一兩件事情比較精通,至少能夠將這件事情做到80分
P4:專家,能夠開始獨立帶團隊,獨立制定運營策略并推動完成
P5:高級專家,綜合人才,能夠針對不同業務和產品制定運營策略
這個確實是運營人一條發展軌跡,也很值得參考。不過我覺得這并不是唯一的發展軌跡,每個人的工作和擅長方面不同,職業發展也有所不同。運營這個工作本身就是極其不標準的,所以職業發展也不是唯一的。需要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做一個考量,想一下自己適合做什么更喜歡做什么,然后再做出自己的職業規劃。
其實我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喜歡做什么。我曾經在一家電商公司實習過,工作是品類運營,實習做的工作就是商品上架下架,定期策劃一個專題,開發一下品類這樣的事情。但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做的并不是很開心。之后我到了現在這家公司,由于是初創公司需要做很多事情,而每天有一大半的時間是跟用戶打交道的,每天要處理用戶反饋,要與用戶互動等等這些工作,我發現我做的還是挺開心,然后我就想可能我是真的很喜歡與用戶打交道吧。慢慢的我就把用戶運營或者社區運營當做我之后的工作的目標,想這方面的P3業務骨干型運營努力。
寫在最后的一些雜事
運營之于我還有一個更大的樂趣,那就是成就感。我在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在自我摸索的過程中,很多運營方法我并不是很懂怎么玩起來,也讓我迷茫焦慮的一陣子。然后開始學習三節課的課程,前幾天助教進了學習群并且分享了自己工作經歷,其中一個助教的分享讓我反思了很多。這個助教做的也只是微信公眾號的維護,而他卻把用戶分為了幾類,之后對每一類用戶采取不同的回復方法,因為這個方法產品的轉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后來我也反思了自己在分析用戶這方面做的實在不足,之后我就嘗試在微信公眾號上對粉絲的來源做了一下分類,并將用戶反饋根據分類做了一下調整,也引導了一下用戶參與我們的產品和小程序,調整了一兩天的時間我發現確實帶動了一部分的轉化,也有一部分用戶會會被我引導到產品上去。這只是我一點點小的改變,卻能夠帶來這樣的變化。都說產品經理是可以改變世界,現在我覺得運營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