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985重點院校研究生畢業,他畢業后,應父母的要求選擇在一個二線城市的政府機關擔任一名小職員,為了保險起見過上穩定的生活。
他現在過得并不好也不壞,用他的話說“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領導不換位這輩子也就那樣。”在他的語氣中似乎透露著一絲埋怨,似乎前途未卜......
與此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個場景,我大學時期的同學,3本院校,在校期間覺得家人為他安排的專業實在是無聊,沒有放心思在自己的學業上,以致于目前似乎還沒拿到畢業證。但是他現在是一家年入幾百萬的酒店老板。
他的時間全部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商業探索,從最早的情人節買花、到畢業季買禮品,一路跌跌撞撞。雖年紀輕輕,卻有著超越同齡人的商業頭腦和執行力,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就是比較倔,不想為別人打工”。
年輕時的不服氣催促著他慢慢成長,關于他的未來,不敢說一定會成功,但是一定很精彩!
關于未來其實我們都不好猜測,當我們面臨關鍵選擇感到迷茫的時候,我們應該根據什么來做選擇?
這次分享關于屌絲逆襲的2個故事,看看他們是怎么決定的。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難道我的一生就這樣度過嗎?
微信的成功,成功到我們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就像我們的手腳一樣,因為我們太習慣他了。
與微信如此巨大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是一個極其低調且悶騷的老程序猿。究竟是什么經歷讓他有如此能耐創造出微信呢?
微信中有篇文章這樣描述他早期的經歷:
1994年,大學畢業的張小龍被分配到國家電信機關,當他提前到單位去拜訪時,那棟歸屬政府的死氣沉沉的大樓,讓他立刻感到“一種窒息從頭頂籠罩下來”那個時候他問自己:“難道我的一生就這樣度過嗎?”
當然不是這樣,相比很多默默無聞的程序員,張小龍可謂年少成名在那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時代里,為了證明自己,他憑一己之力開發出來的Foxmail被列為當時的十大國產軟件,由于是免費應用,這款軟件的用戶很快超過200萬,記者李學凌曾在文章里這樣描述張小龍當年在中國IT圈的地位。
那時候的產品為他日后開發微信奠定了產品經驗的基礎,沒有百萬級別的產品經歷是沒法駕馭體量更大的產品的。
如果當初他選擇了穩定地呆在政府,那么也不會有日后的foxmail郵箱產品被騰訊收購這件事了,張小龍也將可能不會在騰訊內部一手打造出如今估值過千億的微信了。
周鴻祎說,當年Foxmail是沒有商業模式的,他經常批駁張小龍這一點,說要加廣告,要盈利。張小龍問為什么非要這樣?只要有用戶,有情懷就好了。
張小龍一直在追隨自己的內心做著自認為正確的事情,只有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原來那些點點滴滴都跟現在有關系,捫心自問,做你認為正確的事。
喬布斯:關于點點滴滴串聯起來的結果
2005年6月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堪稱經典,他分享了三個關于他的故事向廣大畢業生提出了他的人生觀。
其中一個故事正是關于點點滴滴的選擇。
他的養父母是藍領階層,用盡積蓄就為了供他上最好的學校。但是當他發現自己選修的課程毫無意義可言時,他選擇了退學。
在演講中,他說:“上了6個月后,我發現不了任何意義,我既不知道我這一生想要什么,也不知道這個大學能不能幫助我找到我想要的。這時我就要花光父母一輩子節省下來的錢了。所以,我決定退學了,并堅信日后這個選擇一定是對的。”
在他選擇退學后,他發現了更多有意義的課程,比如文字排版藝術。如果在當時的情況,我們可能不能理解,為什么跑去學藝術呢?這又不能掙錢!似乎沒什么實用價值。但是日后證明,這的確是有用的。
10年后,當蘋果公司設計麥金塔電腦時,喬布斯把當年學的文字排版技術應用到電腦的文字版式中,這才讓電腦有了漂亮的文字版式。雖然我們很少用蘋果的電腦,但其實windows中的文字樣式和文字排版很多都是抄襲蘋果的。
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考慮的往往會比較理性,看有沒有經濟價值,能不能掙錢。但是未來會發生什么我們誰也不知道,憑借直覺和原始的想法去做決策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你這一生想要什么?
這篇文章如果能引發你的思考:你這輩子活著為了什么?就足夠。
如果你暫時還不知道,那就像60年代的美國的嬉皮士一樣去尋找。
名詞解釋
嬉皮士: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馬丁·路德·金發表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越南戰爭,人類登陸月球,赫魯曉夫揚言要消滅美國……這注定是一個復雜、深刻、嚴肅、迷惘的時代。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生活問題的不斷出現,兩者的交纏讓美國青年在生活的百無聊賴和社會責任感的日益增強中漸漸迷失了自己。
他們隱約感到生命和愛,他們隱約觸摸到理想和未來,但快樂與痛苦的交織,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能力與目標的錯位,自身追求與社會要求的矛盾,終于使他們信仰崩潰了。
在搖滾樂的催化下,年輕人開始融合這些雙重矛盾,最終形成了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現象——一種完全自發而純粹精神性的運動——嬉皮運動。
一個迷惘與理想的集合體——嬉皮士終于誕生。美國青年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獨立思考和反叛嘗試;開創了自己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