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認識李笑來,源于一位南天的高管朋友推薦李的第一本書《把時間當作朋友》,自己也很喜歡時間管理,所以趕緊找來閱讀。但發現有些冗長,盡管道理不錯,但實在是拖沓,現在想來和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風格一致,可能很簡單的東西,非要哩哩啦啦的編成一本書。不過也和自己已經有不少時間管理的心得,對耳熟能詳的東西沒有新鮮感而已。
這次《七年》的書,完全是很曲折的渠道才尋得來的。首先是聽《羅輯思維》,羅胖推薦了他們自己的APP,叫“得到”,曾經在最開始推廣時就下載過,但體驗不是很好,不穩定,就卸載了。最近羅胖休產假時,請了幾個他的好朋友代班,講了幾期還是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隨即羅胖就推薦在“得到”中他邀請這些大咖開了付費的精品頻道,每周都有原創內容推出。于是再度下載,第一眼就看到了“李笑來”,不過不再是時間管理的專家名頭,而是“億萬富豪”!我去,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文武兼備,馬上看了試讀內容,有著醍醐灌頂的感覺。很多內容正是自己困擾許久的地方,199元一年,并不是很貴,但對于吃慣免費互聯網午餐的我,下決心花錢買知識還是需要些勇氣的。不過與其花時間去找屬于自己的知識,不如花錢買現成的,于是出手了。
??李笑來的付費頻道名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文如其名,講的不少概念都是通往財富自由路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不到2個月,已經有6萬人購買,1200萬啊,每天留言的成千上萬,有機會我會介紹這個欄目給我的感受,還是要回到今天的主題。在他的頻道中,他屢次提到他的幾本書,其中就包括《把時間做朋友》和《七年》,尤其是《七年》因為是非常獨特的眾籌方式寫書,更是提了又提,再加上一票粉絲搖旗吶喊,延展閱讀由此展開。關鍵是誰不想在有限的生命活出不同的精彩,如果找到什么法門每七年就能活一輩子,那是何等快意豪爽的事情。
確切的說,這本書應該沒有出版,甚至還沒有終稿,因為不斷有更新。我從他的官方網站在線閱讀了最新版本,但閱讀體驗太差,關鍵很長,每次還沒有記錄點,于是找了粉絲編輯的電紙書,在手機上廢寢忘食拜讀起來。書本身沒有什么太大的邏輯性,隨想隨寫,夾敘夾議,基本上是以他自己的個人經驗推導出一些人生哲理,貌似樣本少了些,但道理通俗易懂,容易讓人接受。
這本書講了幾個關鍵的概念:
1、復利:人的經驗和能力像存折里的金錢一樣,會有復利利滾利的,你現在的付出和努力不會白費,終有一天會通過復利的方式迸發能量,所以耐得住寂寞做你認為對的事情;
2、踐行:強調空想永遠比不上付諸行動,要想成功,一定要開始實操。尤其認為情緒百無一用。
3、把我們當成操作系統,要不斷主動的升級改造,適應新的環境和變化,由此延伸我們要和有著同等系統級別的朋友、愛人相處,才能共同進步,否則兼容性問題會讓效率大幅下降,然后夫妻不和。。。但對他解釋為什么他和他老婆幾十年不吵架的理由,感覺實在是難以操作;
4、對朋友的定義,也很有意思,大部分人可能都停留在他認為的第一第二階段;
5、對蒼蠅和蜜蜂的研究,蒼蠅的生存方式在一些逆境下反而比蜜蜂要有效的多;
6、讀書:這個話題的幾個章節非常有價值,方法也很有操作性,值得推薦;
7、活在未來,而不是當下:這個話題很有挑戰,至少我目前的想法就是要活在當下,所以多讀了幾遍,在付費頻道里面也有充分的展開和討論,無外乎剖析了活在當下是不敢不會不想展望未來,而未來意味著挑戰變革不確定甚至是無謂的努力,但未來始終會到來,正視甚至積極面對遠比消極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還是有啟示的
8、逆境的生存之道,對無法自拔的人有些好的建議;
9、生財之道,這個系列是章節最多的,也可能是最受關注的話題吧,李本身就是一個這方面的天才,從小就極具銷售天賦,有些銷售理念可能是多年的老銷售都不一定能總結的出來;
其實文章里面講的內容很多,天馬行空的,讀這么多年書,像他這樣說什么都讓人感覺很有道理的是第一個。于是自己還警覺起來,這不是被洗腦盲從的前兆嗎,于是給自己降溫,更審慎的理解,也及時斬斷了參與他另外付費活動的念想(2800參加這個新生討論,還有上萬的創業的交流會)。
不過內容還是很不錯的,也是最近我逢人便推薦的書,也一樣推薦給各位,值得一讀。最后把認為不錯的句子摘抄如下:
-我們相信通過學習獲得重生 —— 對我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每一輩子都要至少習得一個重要的技能,進而獲得不可逆的重生。
-我們相信一切的努力都遵循復利效應,只要有耐心,通過積累,就可以達到之前無法想象的效果。財富、能力、魅力,以及抵御變故的能量……都是靠積累獲得的,都有復利效應。
-學習其實很簡單,核心只不過是深入理解最重要的概念,不斷總結與之相關的方法論。
-只有創作過程中生成的靈感才是有價值的。
-我是一個長期主動持續升級自己的人,我也樂此不彼。并不覺得這有多辛苦,這有多枯燥—— 還有什么能比進步更令人開心的呢?
-每個人都是出生的時候,都只能是原創。結果,絕大多數人活著活著就一不小心把自己活成了盜版……
-賺錢慢是一種罪,原罪
-認真給自己找樂子的人沒辦法不招別人喜歡。
-你的苦沒人知道。所以,從此堅決不抱怨。
-沒人害你,你也可能很倒霉。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差一點成功了。
-關鍵時刻,不要掉鏈子,沒人能幫你,只有靠自己。
-情緒這東西,百無一用,行動才是必須的。
-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為他人的成功而毫無芥蒂地感到高興
-我們從計算機上可以學到的,其實是極少數極少數聰明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
-學會任何一個概念、方法論之后,都要問自己: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么地方?
-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去辯解,而是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
-保持對異性的魅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持續學習,不斷進步。
-不跟老婆吵架,不跟家人吵架,若是能做到,絕對等于多活好幾輩子
-多賺錢,快賺錢,有錢到吃得起虧的地步。
-友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于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
-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用行動道歉的人遇到一個就要珍惜一個。
-有潛力可以成為戰友的人,和有潛力能作為朋友的人是一樣的,需要起碼三個特征:一技之長、追求進步、真誠熱情
-成功 = 技能 + 運氣
-《驚喜的定義與創造驚喜的方法論》中的七個原則:
1. 你必須相信你自己會有好運的;
2. 盡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3. 保持開放
4. 持續學習
5. 創造更多的連接
6. 保留適當的隨機
7. 多管齊下,齊頭并進
-無論是誰,若是只有一根筋,總有一天會倒霉。
-剛剛沖進一個新領域的時候,我會把自己調整為“蒼蠅模式” 。
-找到門道之后怎么辦?我會馬上把自己調到另外一個模式“蜜蜂模式”。
-很多人輸就輸在,對于新興事物,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把焦點放在大勢自身上,而后開始思考,思考的結果常常是一樣的:** 必須跨界**
-不是問自己,這個大勢如何才能為我所用?而是問自己,在這個大勢中,我去做什么最劃算?
-學習幾乎是唯一一個可以必然產生驚喜(意外的好運,Serendipity)的日常活動。
-分享,不僅需要能力支撐,也是培養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識分享,沒有成本,只有收益 —— 雙方都有的收益。
-有價值的信息才可以算作知識。
-選擇好書需要關注的幾個方面:
1 出版社,每個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長。盡量選擇在鎖定的領域里知名的出版社。反正你不能買電影出版社出版的《精通 Python》——這當然是玩笑,電影出版社沒出過這么一本書。
2 作者,靠譜的人寫出來的東西靠譜。在決定是否花時間精力去讀之前,可以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作者。注意,要去了解作者在該領域中的能力,至于作者的其他方面,必須暫時放在一邊。
3 版次,第一版的書,慎買慎讀。再版次數越多,說明此書的內容越經典。優先選擇那些“第 n 版”(n越大越好)的書。
4 印次,有時,要學習的領域太新,乃至于只有第一版的書。那就要看,有沒有那種印次已經很多的書:比如,第一版第 n 次印刷(n 越大越好)。
5 印數,即便最終你不得不買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書,那也最好先看看印數。首印數量太少,可能說明出版社對其銷量沒有信心……
6 “編”與“著”,編著這兩個字經常放在一起,但實際上有天壤之別。“著”的意思是原創成分更多,“編”的意思是"拿來放在一起"……有的書缺德,把兩個字放在一起用“編著”糊弄讀者。當然要優選“著作”。
7 參考文獻(References),為了習得知識而去讀書,多是技術文獻之類的“非虛構類書籍”(Non-Fiction)。如果書后沒有詳盡的“參考文獻”列表,那這本書不值得讀——更多的可能性是,那并非是作者用筆寫的,而是他用剪刀漿糊拼出來的東西。這一條格外重要,真的在乎它,就會知道中文書中,可選擇數量其實很少。另外,好書的“參考文獻”往往相當于一個地圖,你按圖索驥,就會找到更多好書、經典書。
8 索引(Index),好的參考文獻,或者說,合格的參考文獻,是要有詳盡的索引的。印刷版的書,沒有索引,就沒辦法檢索——那書的用處何止減半!當然,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更喜歡電子書的重要原因:可隨時全文搜索!
9 盡量不讀譯作,這是很有“偏向性”的固執看法(stubborn opinion)。盡管譯者永遠出于好心,但好心未必帶來好結果——這又是事實。既然你決定繼續讀下去,還是先接受這個建議吧。更為重要的是,學門外語(尤其是英語),根本沒那么難,甚至很容易,能不能學,能不能學會,只不過是學習意識問題。
10 花點時間去讀書評,Amazon、Douban上的書評都很棒,盡管也需要一點點的甄別能力(遺憾的是,豆瓣上“書托”越來越多了——讀中文有很多“意外的負擔”)。
11 看看牛人在讀什么,網絡時代有很多方法可以去了解牛人們在做什么,牛人的共同特征是喜歡分享。他們正在看的東西,是他們篩選過后的,常常有很大參考價值。注意,是“參考價值”,不一定是“價值”。(這里有個很好的例子:Some Books for Software-oriented Humans,文章作者是 PatMaddox, Rspec 核心開發團隊 2 號人物。)
-我們永遠不要在容易和艱難之間選擇,要在錯誤與正確之間選擇
-按照未來的你所需要的標準去學習、去工作,將會構建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
-這世界根本就沒有強者,其實大家都是弱者 —— 只不過弱的程度不一樣而已,或者弱的方面不同而已。
-知道自己的缺點,也知道自己改不掉,其實并不是最壞的情況,最壞的情況是,自己確實有缺點,自己卻完全不知道,甚至以為自己其實是完美的 —— 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你就不會誤以為身邊的人都沒什么變化…… 也不會因為(許多年后)突然有一天看到朋友的明顯變化而感到驚詫甚至懊惱……
-剛開始用力過猛,就基本上注定會失敗。
-賺錢的最正確姿勢是躺著。
-終極體驗的特點是,當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來的享受替代。
-盡量只為生產借錢,盡量不要為消費借錢。
-盡量剔除癮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