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愛看球也愛踢球的付教練,曾經國安青年隊職業球員,現居英國,一邊進修教練,一邊教孩子踢球,兒子七歲現在英國讀小學。
今天,付教練來到【大觀 | 家庭教育實踐專欄】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
都說英國特別排外,都說英國人高傲、自大。我們剛到英國的時候,兒子在學校就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兒……
都說英國特別排外,都說英國人高傲、自大。我們剛到英國的時候,兒子在學校就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兒……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家,臉上破了幾個小點,我問他怎么啦?他說是一個英國同學B**抓的。
我一聽這火騰地一下就上來了!心想:“本來兒子剛來英國,語言還不太通呢,在學校被欺負了,連告老師都說不清楚,我必須出頭!”
我英語也不好,頭天晚上,在家組織半天語言,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兒子到學校去找老師反映問題。我倒是要為兒子出這口氣!
上來第一句就是:“我認為,我兒子昨天在學校被bully (欺凌,欺負,中國也直接翻譯為“霸凌”)了……”
老師并沒有直接反駁,而是聽我完整地講完,耐心地說:“昨天的事情我在現場,看到了完整的經過,我認為這不是欺凌事件,就是一次偶然的突發事件。當時,B**想和Sean(我兒子的英文名)一起玩沙子,Sean想玩樂高,就拒絕了B**,然后,B**就拉Sean一起去玩沙,Sean在掙脫過程中,抓破了B**的手,B**就回手抓了Sean的臉,我就分開了他們,這完全是一次偶然沖突,不是你所說的bully。”
我心想:“靠,被抓的不是你們家孩子,你當老師的,肯定是大事化小,都說英國人排外,我這次可領教了,如果被抓的是個白人孩子,我估計你就管了……”
再多詳細說,我也和老師說不清楚,我就說:“請把Sean和B**隔離,我不希望類似的事情反復發生。”
英國老師真是高冷呀,直接告訴我:“沒必要,B**和Sean是好朋友,昨天只是偶爾的突發事件,我會關注他們兩個,但是,沒有必要太多的干預。我們學校很重視欺凌事件,但是,昨天的事情真的不是Bully。”
這要是在中國,老師敢這么回答嗎?!
當時快上課了,我也不想耽誤其他孩子上課,就先走了。
(關鍵是,我這英語也真不靈,再也說不出別的更復雜的內容了,哈哈哈)。
但是,心里還是不舒服,不服氣。我回家就上網找,我到要看看什么是bully!我兒子臉都被抓破了,居然還不是被欺負了?連隔離保護的要求都不滿足我!惹急了我,我告你種族歧視!
什么是Bully?
我們真的被Bully了?
我專門去查關于Bully(欺凌,欺負)的相關信息,才發現英國真挺重視Bully的——除了政府相關的教育網站有豐富的專欄外,還有很多專門幫助學生和家長解決這類問題的協會和組織。
在這些網站上,我找到了對Bully比較一致的定義,需要滿足如下三個條件:
第一,故意的惡意傷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有針對性,蓄意的。
第二,欺凌事件的雙方是不平等的,比如人數,年齡,身體,背景等方面有明顯差異。
第三,重復的,不止一次的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多次出現。
額(⊙o⊙)…如果這么說,兒子好像還真的不是被Bully了⊙﹏⊙b汗
第一,兒子和那個孩子的確平時關系還不錯,總在一起玩,我的確承認,那個孩子肯定不是計劃好的故意傷害兒子。
第二,這倆孩子一個班,個頭、體重都差不多,矛盾只是他們兩個之間的事情。
第三,的確就是這一次,之前從來都沒有過。
看來老師說得有道理,偶然的沖突并不等于Bully。過后,也的確沒有再發生,倆孩子還是關系不錯。我的反應的確有點過激了,把這個事情定義嚴重了。當然,更不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頂天兒了,只能說老師表達太直接,溝通技巧有待提高,哈哈哈。。
那我們看見孩子臉破了,能做什么?
晾著不管肯定不行,可以問清楚孩子怎么回事;密切關注孩子接下來幾天、幾周的身體和情緒,如果過了就沒事兒了,孩子高高興興的,那我們完全就可以放心了。
如果發現孩子持續情緒消沉、抑郁,身體又有新傷害,發現上面三個條件中的一條或者幾條明顯出現了,那就必須行動,聯系學校,反應問題,毫不猶豫地保護孩子。
滿足上面三個條件的前提下,Bully具體行為是什么呢?只有打罵和身體傷害才是Bully嗎?
第一,身體上的傷害。這個很直觀,比如拳打腳踢,各種傷害肯定是欺凌。
第二,口頭上的傷害。比如直接口頭謾罵、侮辱、嘲笑、威脅等。
第三,情感上的傷害。比如無視、疏遠、冷漠、故意孤立、故意挑釁等,都算是。
這第三條,我以前真沒太當回事……但就是在英國,還是兒子的這所學校、這位老師,讓我又更新了認識。
面對孩子的隱形傷害,堅決不容緩!
兒子剛開始在英國接受足球訓練的時候,對踢球熱情非常高。但是,突然有一個星期訓練狀態非常不好,似乎對足球失去了興趣,我一開始以為是新鮮勁過了,沒有太在意。
有一天放學,兒子跑來和我念叨,
兒:“爸爸,我不想踢足球了,我想練跆拳道。”
我:“為什么啊?”
兒:“我的同學G**說,他練的跆拳道是世界第一運動,是最好的運動,足球……很差勁!
我當時心里是又氣又笑,“兒子呀,你也太實在了,也太敏感了……。”我把他抱坐在我腿上,在電腦上搜“世界第一運動”給他看,結果是“足球”。
我:“運動沒好壞之分,自己喜歡是最重要的,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好不容易把兒子的情緒又調動起來,過了兩天,他又悶悶不樂的放學。
我:“你怎么啦?”
兒:“”是G**,他在鋼琴課的時候說我了……說我鋼琴彈得太差了,比他差太多了!”
我都覺得是小孩斗嘴。后來這些天,我逐漸發現,G**和兒子是同桌,G**總說兒子這個差,那個不如他,搞得兒子非常消極,很沒自信。
我也不知道該怎么開導兒子。第二天一早,送兒子上學的時候,我就問老師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這次老師的回復讓我有點吃驚,她主動說:“我會關注這件事情,如果有必要,我會隔離他們兩個,不再讓G**對Sean說類似的話,也請你們觀察Sean的情緒變化,如果Sean情緒一直消極,請告訴我。”
老師的態度讓我很詫異,我也就是隨便問問,聽聽老師的建議,不像上次是去投訴、告狀,可是老師這次特別重視、并馬上行動了起來。
當天下午,兒子回家就和我們說,老師把G**調整到另外一張桌子了。上課,吃飯,做游戲,都把他們分到不同的組。看來,老師是真的把這件事情當回事了。
兒子在英國兩年了,我真的是目睹著自己和他的一同成長,也由衷地感謝老師和學校。
我常想,什么是好的教育?那就是,把孩子當成天使地呵護,不是說身體不能磕磕碰碰,而是心理上要干凈、純粹、對自己有愛、對別人友愛。可以勇敢說不,也樂于接納美好。孩子不怕了,當爸媽的也不慌了。沒事兒多和老師聊聊天,沒啥對立的,都是為了咱們孩子好!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一句大白話,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別瞎著急:)
我倒是想問一句,你們自己或你們家孩子被同學“揍過”嗎?你是怎么處理的?
文/付教練@大觀家庭
大觀家庭(id:thedaguan)出品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請微信聯系大觀家庭(ID:theda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