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明明知道答案,卻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 孩子去游樂園玩,被別的小孩搶走了玩具,不敢直接搶回來。
◆ 孩子上臺發言時,只是站在臺上,低著頭,不敢看同學,說話的聲音也很小。
如果孩子生活中遇事退縮,出現以上情況,很可能是缺乏自信。很多家父母忽略了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其實自信是孩子能力成長的支柱,也是打開孩子潛能的鑰匙。
大部分人都知道一個道理,就是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要有迎難而上、敢于拼搏的勇氣,如果失敗了一次就無法直面挫折,那么孩子永遠無法得到成長。但是有些孩子卻會陷在失敗的牛角尖里,把自己堵在里面。
小希今年已經讀四年級了,對數學一直感到頭疼。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她覺得自己在數學方面越來越跟不上進度了。平常也是把所有作業都先做完最后再來做數學作業。在期末總復習的時候,她干脆就放棄了數學這門學科,導致到了考試時數學這科也是做得丟三落四。雖然其他成績還不錯,但是數學這一科直接把他的排名排到了末尾。
小希在這個過程中就是產生了畏難情緒,在對待難題上產生了退縮的念頭。其實在生活中像小希這樣的孩子并不難見,不少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不愿意迎難而上,覺得這個問題太難了不嘗試就不會失敗。或者選擇嘗試一下,一嘗試到挫折或者失敗立馬退縮。
孩子遇到挫折就逃避也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而無法勝任一件事情,是一種自我懷疑、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表現。孩子是無法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的,再加上孩子的行為如果沒有的得到及時的正強化,這種緊張消極的情緒也會讓孩子的信心大打折扣。
在成長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而面對遇上困難就退縮的孩子,家長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面對,多鼓勵和表揚孩子,給予孩子正面的能量,引導孩子找到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候,孩子迎難而上的勇氣不是特地鍛煉出來的,而是家長用陪伴換來的。
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說: “撫育孩子沒有其他竅門,只要贊美他們。當他們把飯吃完時,贊美他們。畫了幅畫后,贊美他們。當他們學會騎自行車時,也贊美他們,鼓勵他們?!?/p>
父母要相信孩子,在生活中細心觀察,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看到他們的長處和優勢,每當孩子取得一個小小的進步時,就不失時機的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堅信自己能做的更好。父母要做到及時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