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螞蟻的比喻
一直都比較喜歡碎片化的學習。
新媒體世界的大門打開之后,帶著好奇心、渴望學習的我們瞠目結舌,發現滿地都是閃閃發光、遍地嶙峋的寶物。
我們于是像小螞蟻似的不斷啃食,外加打包、運輸、儲藏。
在滿地的琳瑯滿目中,我們有時候會出現焦慮的、不知如何去選擇的眼花繚亂;
有的時候又因為沉甸甸的包裹,負荷超載卻沒有很好地解決問題;哎,還是隨便撿起來一些放在樹洞里收藏也好... ...
近段時間一直都在碎片化學習,因職業環境變換的原因,自身對碎片化學習的認知和需求相較于以前的穩定階段來說,認識的更深入了。
我自己仿佛也像螞蟻一樣忙碌的從“新媒體微世界”的土地上尋求認知和技能的干貨,也不斷的從CT君那里添加資源和裝備。
然而,在學習了許岑的關于如何高效學習的相關音頻之后,才猛然頓悟——
原來像螞蟻似的東看看西撿撿,覺得有用的沒用的都打包好,然后一點點汲取學習、學習的途中又看到好的東西于是又繼續打包,如此反復原來并不是一個好的、高效的碎片化學習的方式呀。
那首先,如何才能高效的學習呢?
在這里,他又提到了兩種學習方法:自然主義學習方法、結構主義學習方法。
我的尤克里里
剛畢業進入社會的時候,發現身邊不少同學還是會帶著校園的青春小情懷。特別是發現男同學們還是保持著對樂器的喜愛,尤其是吉他。
出于本身對吉他曲的歡喜,就也想去探探路,想學一學(這樣就能離通向文藝女青年的路更近了~捂臉)。
于是開始在網上查找相關的入門視頻、資料和書籍,偶然間旁敲側擊發現了如此可愛又純真的“小小吉他”——尤克里里。
我進一步了解到,尤克里里是夏威夷四弦琴,相比于民謠吉他的六根弦,它的四根弦、及奏出的簡單和弦更易于被初學者所掌握。這簡直是學吉他之前最可愛的備胎了。
接下來我開始挑選了一套包括入門曲譜、帶調音器和撥片的組合套裝。很快尤克里里寄到家了,我無比歡喜,開始按照線上興趣小組的學習視頻開始零基礎起步。
我開始零散地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這一門技能,包括學習音階、指法以及簡單的常見和弦的練習,我咬牙嘗試著要彈下一整個曲子。
在堅持的碎片化的學習當中,我越來越覺得吃力,心想學習這門樂器怎么這么難,完全不像別人口中說的那樣好學呀,而且將近兩個星期付出心血之后我才僅僅只會參差不齊的勉強彈完《小星星》~
現在總結看來還是學習方法沒有把握好。沒有用到自然主義的學習方法。許岑所講到的這種學習方法是基于模仿,注重文本本身,即一門知識或者技能它表面看起來的樣子。
比如除了樂器,學習一門語言或者書法都可以用此方法論。
他提到說練習不必顧全大局。把目標拆碎,針對細節反復練習。演奏一首曲子,應該每天只練好這個曲子當中的一句,而不是每次練習的時候都從曲子開頭一直彈到結尾,當中間遇到一些彈不熟的就糊弄過去,這樣是極其低效的。
嗯,太經典簡直正中靶心了。
另外,針對于結構主義的學習方法目的是為了創造,側重對結構和交互關系的認識,提倡透過表面的現象去尋求底層的關系。這種學習方式就適合醫藥學、藝術,或者是經濟學等學科了。
碎片化學習
先從兩方面來正式分析一下碎片化學習的定義。【假裝嚴肅】
技術層面——碎片化學習是指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利用零碎時間和海量信息資源,使用“可攜帶式”的智能移動終端,進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碎片學習,由于互聯媒體的便捷性、學習時間零碎性、從而使學習者學習碎片化。
認知層面——碎片化學習是實現學習思維從零散走向聚合的過程。由于碎片化信息和碎片化空間環境導致學習思維不連續和不集中,因此碎片化思維再加工的過程亦是一種碎片化學習。
1.碎片化學習的好處。
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情況靈活地運用,使學習積累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可以很好地彌補正式學習的缺陷。
而且它作為一種個性化的非正式學習方式,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針對性的、有選擇的并且個性化的學習和提高。
在分割學習內容之后由于單個碎片內容的學習時間較短,在認知水平上又可以保障學習興趣,很好地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2.碎片化學習似乎還存在著局限性的一面。
在碎片化學習過程中,跳躍性的攝取和學習會容易讓我們的思維片面化、孤立化,思考問題時缺乏邏輯推理與演繹,缺乏系統性的理論分析及互動反饋。
而且我們的思考容易被實時變化的新信息所干擾,思維不停轉換,導致知識主題很難進行深度學習。同時伴隨的隨機性也很大,學習行為沒有可預測性,不利于系統性的積累直到完成目標。
另外,與碎片化學習相對應的還有很多方面,比如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時代、碎片化思維、碎片化內容等等。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碎片化”,即原意為將完整的東西破成許多碎塊。
如果像在文章開始談到的“新媒體微時代的大陸上”,我們置身在滿地鱗次櫛比的金光閃閃的土地前,好的優質的學習內容就像是精美的瓷器碎片,灑落其間;
當然還有不少的良莠不齊的垃圾內容魚目混珠充斥其中,分散著我們的專注力,它們就像樹葉。
“碎片化”學習時代,你撿起的究竟是碎片還是樹葉?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手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工作或生活當中的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
在聽完了許岑的音頻學習內容之后,我總結了自己的碎片化學習經驗才發覺了幾點碎片化學習的真相——即我們怎樣才能撿到適合自己的碎片而不是樹葉呢?
碎片化學習一定要基于搜索,就是需要我們帶著困惑和問題去執行碎片化學習。要相信它作為我們成年人學習的補充手段,還是有很大力量的。
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課題,有目的地去拾獲瓷器碎片而不是亂撿。就算碎片化知識是樹葉,也得現有樹根、樹干和樹枝,最終執行化的效果就是要把這些碎片鏈接起來,最終達到枝繁葉茂。
還要補充一點是“收藏”是一種假的碎片化學習。看似能緩解螞蟻們的焦慮,其實只是一種幻覺。因為如果你收藏完這些“瓷器碎片”不看的話,它并不是你的,還不如不撿。
嗯,看完這些之后,關于碎片化學習Get到了嗎?
智慧的螞蟻們,貌似已經智慧的撿起來了~
— end —
作者簡介:付萍,熱愛編輯碼字、正能量會撿碎片的螞蟻小編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