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無邊的夜幕引發無限遐想,夢想在自由馳騁;腳踏實地,未知的路途等待著開拓者,實干是前行的動力。
溫總理曾說:年輕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學會腳踏實地。這既是總理對年輕人的殷切期盼,更是個人或國家得以發展和強盛的重要前提。
一個只會仰望星空的人注定是失敗的,仰望星空固然美好,在繁星閃爍下,無數遐想應景而生,美麗悠遠,但絕不能迷失在星空里而忘了腳踏實地才能夢想成真。或許,這正是溫總理想告訴年輕人的。
仰望星空,需要“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豪氣,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需要“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的決心和魄力。而腳踏實地則講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唯有將二者結合,方能從容前行,行穩致遠。
仰望星空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夜郎自大,而是實事求是的腳踏實地,既有必勝的信心也有持久的恒心。我們不僅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將自己的希冀寄托在漫天的星辰中,也要保證自己能立足于堅實的土地,將自己的足跡印在通往未來的路上。
腳踏實地也不是盲目努力,毫無目標。為何有的人當初把變成了待業?原因是他們曾過于執著埋頭苦干,而不曾抬頭注視廣袤的星空,不曾去想象天外的世界,更不曾將理想化作一顆星點綴未知的天際。
由此看來,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不可偏執其一。我欲仰望星空,追求“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熠熠星星般的壯闊”;我欲腳踏實地,追求“鍥而不舍,金石可縷”的境界,二者并行,方可成就天地。
仰望星空讓人擁有夢想,而腳踏實地讓人擁有尊嚴。仰望星空似乎是求索者的姿態,然而在仰望星空中,我們看見蒼茫宇宙變幻,看見斗轉星移,看似窮盡一些奧秘,卻唯獨看不到自我。在一味追求夢想幻境的過程中,自我也被蒙蔽,當追求越高越飄的同時,人的生命重量反而越來越輕,更無所謂尊嚴。然而腳踏實地這種面向土地的姿態,無疑更加深刻。因為此刻,人們將深切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腳踏實地也是一種創造,創造的是自己的財富、能力和經驗,在創造的過程中不斷對自我進行確認,獲得一種自我認同感,這些能讓人站得更直,從而獲得一種生而為人的尊嚴。
就字面上看,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誠然,就生命中的某一瞬間而言,仰望星空的人,往往無瑕顧及腳下的路。而專注于腳踏實地的人,又怎會欣賞燦爛的星河?當我們把時間軸展開,從整個人生旅途的角度去衡量這兩個詞的重量,發現它們不但不是對立者,反而是互相護持,缺一不可的統一者。
放眼歷史,能夠有所作為的人從來不吝惜自己夢想的能力。這都是因為他們在腳踏實地的過程中沒有忘記再次仰望星空,去尋找曾經讓自己心潮涌動的星斗,給予他們力量的,正想仰望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