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愛情,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也許,正值青春期的你,在盛世年華里,目及之處,只有那個發光的他/她,逐浪而來。
或許,已過而立之年的你,在婚姻的圍城里,身處柴米油鹽的煙火中,生活里充斥著是逃離還是繼續的聲音,一地的雞毛淹沒了曾經愛情的甜蜜,變成了左手拉右手的親情。
可能,而暮之年,你才認清生活的本質,愛情不過是一劑強心劑,是賜予生活轉輪不停歇的動力。
青春期的愛是炙熱的,可以相互取暖,也可能灼傷相擁的兩人;踏進圍城里的愛情已逐漸降溫,能溫暖彼此,也可能會凍傷對方,怎么才能找到那個剛剛好的彼此呢?
這個答案,我在《38℃愛情》這本書里找到了。
作者,郝菲,筆名無戒,這個名字是尤為響當當的。她是無戒學堂創始人,一直在寫作路上不停奔跑踐行的強者,一個裝著詩和遠方的北方女子。
這本小說里,用最平凡的人,講述了一個不平凡的愛情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這樣的道理——踏過荊棘,任何人都會迎來詩和遠方。
沒有打開這本小說之前,我一直以為,呈現給讀者的,要么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要么就是痛徹心菲的警世贊歌,平凡人的故事能講什么呢?
打開這本小說后,那么真實的女主吳啟,讓我記住了,有著生活底色的她,原來才是最觸動人心的人物。
小說通過吳啟的三次離家,吳啟兒子的到來,以及她的重生這三個階段來講述,每一次的裂變,都讓她和男主王鶴允有著不同的成長,痛并快樂著。
第一階段,故事一開始,便是吳啟的第一次逃亡史,高考結束之后的她,懷揣對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來到了大城市。迷茫的她,連最基本的生計都成了問題,雖說遠離了讓自己痛恨、黑暗的過去,卻又被眼前的茍且無形折磨。
當然,她的倔強和孤傲,并沒有被幸運之神遺忘,命運安排讓她碰見了她心之所向的男孩子,王鶴允。一個能看到她內心,且愿意把她從自我設定的泥潭中拉出的男孩,打開了孤僻女孩吳啟的心。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一個個平凡的吳啟,都渴望去流浪,碰到可以一見傾心的男子,從此在童話故事里開始幸福生活。然而,又有幾人能有吳啟那么果敢和不計后果的心呢?多少人在聽到外面世界多么兇險時,便止步不前,只敢躲在保護殼里,過著一眼可以望穿的生活,一面自怨自憐,一面又蠢蠢欲動。
年輕未經世事的愛戀,總是那么突然。
就如同小說里的吳啟和王鶴允,原本以為摔斷胳膊不得不回老家的吳啟和正在讀大學的王鶴允不會再有任何交集,卻不料月老早已偷偷牽了紅線,隔山隔水地把兩人連接在一起。
愛情的悸動讓吳啟有了第二次的逃亡,這一次,她是充滿希望的。因為終點的那頭是讓她心臟砰砰亂亂的王鶴允。只是,這一次的靠近,帶給兩人更多的是爭吵和悔恨,該如何繼續?吳啟這次不告而別去了上海。
原來,童話故事里都是騙人的,生活里怎么可能只有甜呢?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都會是爭吵的導火索,這也讓處在熱戀的兩人終于意識到,若要相攜走下去,彼此都要學會成長,改變。
這是生活賜予他們愛情中的考驗,也讓他們有了進入婚姻圍城的勇氣。
只是,戀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家庭觀念、風俗人情的差異,讓禮金變成了橫亙在兩人之間最大的阻礙。
吳啟說服不了爸爸,王鶴允絲毫沒有退讓的余地,她在這場博弈中夾雜其中,無法喘息。
也許,門第觀念,金錢衡量的婚姻在現實生活中已演變成明碼標價的程度,用買賣來形容現代人的婚姻也是無可厚非,可這樣的婚姻能讓人幸福嗎?
到第三次吳啟的離家,出嫁,我們才真正明白,也許家庭中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氣。就如同吳啟的爸媽,原本僵持的禮金不過是想替自己的女兒爭取家庭的地位,在無法平衡后,他們選擇退讓,把流言蜚語關在了女兒身后。
這也給了吳啟開啟婚后生活無形的動力。也正如父母期望那邊,婚后的吳啟,很受公婆喜愛。
小說進入了第二階段,孩子。在吳啟沒有心理準備的前提下迎來了小生命,她是慌亂無措的。王鶴允雖然也未準備好,他卻有了承擔的責任。
就像現實中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欣喜中卻又懼怕,心理上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生孩子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
可是往往,成長就在那一瞬間。
吳啟生下孩子,迎來王鶴允的離開,因為他需要為這個家,為自己的妻子孩子提供穩定的物質基礎。這也讓吳啟產后的情緒波動更大,她想掙脫,又困在其中。
家庭是靠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穩定。這一點,王鶴允突破了自己曾經的角色,他需要給予吳啟母子明天的希冀。吳啟經歷了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也在轉變的過程中承受著精神折磨。
這一點已為人母的我,深有感觸。剛生完孩子的我,看到那一團粉嫩軟軟的人兒,我無從下手。面對孩子每天無來由的啼哭,我的睡眠嚴重不足,導致精神狀態極度低落,產后抑郁讓我曾經一度靠藥物來拯救。
但是就是小說中的吳啟那樣,終究能被治愈的是,家人的溫暖和對家的感恩。不管是吳啟或是王鶴允,他們用依偎取暖的方式迎來了新生。
跟隨小說帶著我們來到第三階段,隨著孩子慢慢地成長,兩個已是大人的吳啟和王鶴允,已經明確父母角色的兩人,再次向生活發起挑戰,他們要創業。
當然,創業失敗。但是他們并未退縮,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吳啟才真正的想拾起最初的夢想,也許最喜歡的可以是最適合自己的,拿起筆再次寫作。
吳啟成功了,她真正獲得了心靈的滿足,也真正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同樣,她也更懂得了如何經營家庭,自己真正的小家,那個家里,有愛她的愛人,有她愛的愛人,還有他們共同愛著的那個小小人。
生活依舊在繼續,曾經困擾他們的一地雞毛,雖然此刻眼前已清掃完畢,但也許未來依舊會有其他的困擾,她相信,有愛就有希望,就像最后的寄語那般,貼近體溫的愛情,剛剛好。
小說結束了,可我們的生活依舊。雖然生活總是不斷設置障礙,但心懷希望和愛,升級打怪的路上,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大女主。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