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情感又自主的人

最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對于別人的話與觀點無力反駁。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心理:

1、本來你有自己的觀點,但是遇到另一個人說了一個相反的觀點,但是你覺得很有道理,于是你放棄了自己的觀點,接受了他的觀點。

2、你有自己的觀點,聽了別人的觀點與你的觀點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你覺得他說的話也有可取的地方,于是最大限度的接納他的觀點,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3、又或者你有明確的自己的觀點,也不同意他人的觀點,而且你基本能判斷他的觀點偏激錯誤,但是為了避免沖突,于是保留觀點,不做爭辯。

你也許發現了,這三種情況都是盡量克制自我,接納他人,好像有很強的同理心,這應當算是一個好的品質了吧。

然而最近越發覺得這個問題影響自我訴求的表達與自我影響力建設,于是決定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源。

一般聽話的孩子身上會有這種特質,他們順從師長的觀點,避免沖突與責罰,久而久之就會漸漸淡化自己的喜好觀點,以師長之好(四聲)為好,時間長了就會形成這種性格。我發現自己已經多多少少掉進了這個坑里。

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有什么優點和弊端。

自己的想法總被他人說的話所左右,即使自己有點想法也不表達。我覺得這有好處,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

優點就是社恰性比較強,這種對他人說的思想的接受與包容可以使自己能融入大部分的圈子,能理解與接納他人,有更多的人愿意與你交朋友。

缺點就是覺得所有的人說的話都有道理,因而在必要的時候缺乏主見,很可能在關鍵時刻讓別人覺得你不是一個值得依靠的人。這種特質雖不說讓自己成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但卻會極大影響自身的發展。

在什么情況下要運用這種同理心,而在什么情況下又該獨立思考呢?

當別人和你談心聊天時,應該運用同理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感性一點,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但是涉及利益問題時就要多思考一些了,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絕對不可以接受別人的觀點。因為你和別人的觀點代表了利益雙方,這時候的觀點就都帶有偏向感情色彩了,要深入思考權衡利弊做出決定,否則你就要受傷了。

如何思考?

當涉及利益時,發現自己和別人觀點不一致就要有所思考了,不能被別人觀點左右,而且有些利益可能是很隱蔽的。這時候就要思考一些問題:

他說的話真的很有道理嗎?

為什么自己的想法和他說的不一樣?

他是不是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是自己真的錯了,還是他說的話也很片面或者只是為了掩飾與辯護什么?

如何讓他改變觀點?

一個例子。

背景:自己提出離職當天店長突然讓自己接替信息職位,因為信息突然要辭職走人,沒有預留帶新人與交接的時間(正常提出離職后要有一個月交接時間)。雖然我已經很明確提出辭職,但是還有一個月,而店內沒有其他更適合此工作的人(這個職位一個店只有一人),我因經常幫助信息做一些工作,算是最了解信息工作的人,所以我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雖然如此,但是接替這個職位遠沒有那么簡單,因為還是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的,而且還要在此期間帶出一個新人,而自己是要走的人,真的沒有必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接替這個爛攤子。所以開始自己是拒絕的。

但是要走的信息說不用干重活了,肯定輕松,店長也說希望留下,如果我覺得這個工作適合自己可以一直做這個工作,我就這么輕而易舉的上當了。事實證明這個工作對我一個新接手又沒人帶的人來說并不容易。

事后反思,自己還是太年輕了。信息說簡單有為自己開脫的嫌疑,有一個人頂替位置可以順利走掉(當然可能站在她的角度這個工作確實不難)。店長這么安排可能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所以和我打官腔。

不管怎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有同理心,又要有自己的主見,關鍵時刻不能被別人左右,要有自己的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既受人歡迎又可信賴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