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很大,至今我還沒明白和想通,或者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用來想通的,而是用來實踐的,不然怎么到四十才有不惑呢?
每當我想不通時就想起馬克思·韋伯說的這句話,“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譬如一草、一木、一花,所不同的是人具有思維能力,多了一層覺知去選擇。(這樣想來,生而為人,何其幸運)
所以當我再次問自己這個宏大命題時,我會這樣告訴自己,親愛的,不用擔心,到了一定時候你自然就會明白,現在、當下,你只要用心投入到時間的長河中去就好了,帶著心悅、臣服的心態。
當我糾結于自我意義在哪里時,我是陷入了過于自戀狀態了。自我的意義,就像那朵花、那只蜜蜂,祂們從來沒問過自己的意義在哪里,就是自然地開花,采蜜,遵循著自然的樣子,不糾結、不彷徨。有自我的概念,說明是對世界產生了二元分立,就像佛家所說的“分別心”。譬如一滴水,融入世界,可以灌溉禾苗,可以滋潤大地,可以帶來甘霖,如果強調自我哪還有什么意義,個體意義依存于整體才有價值。這世界是聯動的,整體的,系統的,發揮你的本質屬性,就是發揮了你的自我價值。你應該想的不是自我意義,而是自己的本質屬性,內心里渴望的東西。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