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班上,說起剽悍晨讀。感覺挺對不起貓叔和小灶,被我牽連了。
正在我歡呼雀躍跟她分享時,這位從小飽讀詩書的70后同事各種質疑,每天一本書,快餐式雞湯,想想都知道是啥內容,你這樣讀書,根本不會有啥進步。這是給我的當頭一棒。
我們倆在班上算是很投緣的,咋會這么說呢?
回想一下,不是晨讀問題。是“我”分享晨讀的問題。如果換做我們那位超牛業務副校長分享,估計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人妄下定論的,至少會好奇剽悍晨讀的內容是啥?
為啥這樣呢?
問題還在我。說說俺倆的對比。她是啃書的人,從小愛讀書,用她的話說,同樣做英語老師,語文學得比英語好。所謂啃書,一本書能翻五六遍。隔段時間就拿出來讀。主張書要讀透,總有那么點別扭勁兒,明明知道你是對的,她也要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而我呢,總會有些急功近利。從小沒養成讀書習慣。高中時候曾經看過一兩本《讀者》、《青年文摘》算是“讀書”了。肚子里的墨水實在是少。工作之后有讀書意識,可是書也看不進去,硬著頭皮讀個百十來頁,沒入戲,扔一邊算完。用同事的話說,我是買書的,她才是讀書的。
看看,怪不得人家會有開頭的觀點吧。
對話的最后,扔來一句話:“你說你的讀書方法好,咱們就看看三年后,嘻哈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吧。”
我的媽呀,我可是白羊座,誰給下“戰書”我就來勁。
恰巧今天的晨讀文章就是分享讀書方法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
文中分享“逐星加碼”讀書法和“夾心餅干”式讀書法。回顧自己以往的讀書經驗,觀看眼睛和那顆躁動不安的心,確實沒有心情去讀書。不放看看這方法,自己好不好用。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過的書再多,要想輕松拉出,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是一個道理。條理很重要。
小時候寫作文,老師說“如果你不會寫,就總分總”。好,讀書也是一樣。
第一遍,整體感知。在讓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打“一星”做標記。
第二遍,關注對自己感興趣的“一星”地帶,縮小范圍再次篩選,對其中更感興趣的地方標注“二星”。
第三遍,再次篩選“二星”地帶,消除對自己真正有用的地方,成為“三星”重點。
最后,整體感知,這本書圍繞主題從哪幾個方面,闡述“三星”地帶的觀點。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所謂“夾心餅干”式閱讀:信息-摘抄-評論。免得哪句話都聽說過,說起是啥,直接蒙圈。
不管是啥閱讀方法,學了有用才是根本,不然,再怎么推崇,別人看不到你的進步,一樣會被人質疑。好東西分享出去也沒人相信啊!自己就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廣告代言人。
好好的,整理好心情,開始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