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摘錄:
除了要選擇能帶來長久幸福感(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稱之為“真實的幸?!保┑哪繕艘酝猓顝姷膭訖C和最大的滿足感來自自己選擇的目標。
那些獲獎的孩子在沒有獎勵的前提下對畫畫不再感興趣了。他們對畫畫的內在動力被獎勵破壞了——馬克筆變成了得獎的工具。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被獎勵控制了。而那些從未被獎勵過的孩子依然如以往一樣想畫便畫,為畫而畫。他們的內在動力完好無損——玩馬克筆依舊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意外的獎勵以及不與表現相關的獎勵都是有效的。
當你給他人指派任務的同時請提供給他們“擁有選擇”及自主權的感受。這樣可以帶來另外一個極大的好處——這是使他們把任務最終轉化為個人目標的最佳途徑。心理學家稱這個過程為“內化”。當人們把外在規則和要求轉化成內在價值所認同的事物時,“內化”便發生了。
“理解”是“內化”的關鍵,過多的干涉與壓力會破壞這個過程,把他人的“自主權感受”洗劫一空,使人把達到目標僅當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已。
當我們覺得自己擁有“自主支持”的環境時,內在動力便被呵護甚至修復了。當我們覺得內心世界被承認,而且擁有選擇(不論這選擇多么微不足道甚至虛幻)時,我們對自主權的需求便能得到滿足,我們的動力和幸福感也便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