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當年明月”所寫的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是全忠于《明史》的,但又是那么的淺顯易懂。這樣的趣味史學讓人讀來真是感慨萬千。
[2]這本書是有趣的。正是讀了此書我才了解了元末的趣事。原來朱元璋的原名朱重八并不是圖個簡單,而是元朝的一種令人不解的制度——南人名字用生辰時日代替。例如: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而陳友諒,張士誠的原名都叫九四。大家都知道的《三國演義》中的“火燒赤壁戰役”原型可能是“鄱陽湖之戰”哦!
[3]這部趣味史學,再次讓我刷新了對一些人物的認識!
[4]明朝開國第一武將徐達一直以來在我心中是一個人魯莽、暴躁、跋扈的猛漢形象,可事實上,徐達用兵如神,遇事冷靜與湯和性情相似。而名字聽起來儒雅的常遇春卻是個暴脾氣,喜殺降,屠戮的戰爭狂!在書本里僅會吟唱《石灰吟》文弱書生居然是打贏明京師保衛戰的于謙!僅在位十年的宣德帝,一直被我認為是個碌碌無為,體弱荒淫的帝王,可他停止采買珠寶、休養生息、平漢王亂和繼用三楊所開創的盛世與其父的治世合稱“仁宣之治”。以及奸邪狡詐的陳友諒居然有一誓死效忠他的忠將——張定邊。
[5]作者將明朝各帝寫的很是接近普通的人,因此我對明各帝都充滿了興趣。
[6]此書中的明各帝個個性格鮮明,并存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仁宗朱高熾喜好“吃”,據說因肥胖而死于心臟病;宣宗朱瞻基喜好斗蛐蛐而被人戲稱“蛐蛐天子”;武宗朱厚照喜好奇珍異獸,在位時建豹房,最終也是崩于豹房;熹宗朱由校喜好木工活,被戲稱“木匠皇帝”等等
[7]《明朝那些事兒》將明朝各帝活靈活現在我都眼前。明各帝雖“奇葩”多但大都有血性,喜愛好而不誤國。最是癡情弘治帝!孝宗朱佑樘的后宮僅皇后張氏一人,雖是癡情但也是勤勉理政,以至于有“弘治中興”;武宗雖喜“玩”,但其勇親征,克蒙古汗,平寧王反 ;成祖朱棣雖發動“靖難之役”奪侄帝位,但其遷都北京城,五次北上,修《永樂大典》。自英宗土木堡之變,到崇禎帝自縊于煤山,縱觀明朝疆域的變化,真是應了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8]《明朝那些事兒》無疑是一本親民的趣味史學!它將中國乃至世界幾千年的帝國更替與紛爭總結到“幾位地主對幾塊土地的歸屬權的利益糾紛”!
[9]能將歷史的深奧,難懂,瑣碎和混亂寫的如此親民,屬實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