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六年前,我還在教語文當班主任時,我就想寫這篇文章,直到我做了6年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以后,才動筆。因為,這六年我看到的想到的依然在重演,即便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心理健康課,也重復著同樣的現象。
? ? ? ?今天周三,是清明小長假后的第一天上課。因為六年級的孩子們上周五才接受了區里統一畢業大考,為了讓她們放松一下,所以準備這周給他們每個班做一次美食課堂——每個人準備一份自己做的美食帶到學校,也可以請家長幫助。六年級二班,因為是長假后第一節課,于是,我請班干部提前通知,并分組,確定每組的隊名。昨晚班干部給我留言急得要哭,說有的同學居然不相信,還揚言說“憑什么要聽你的?”。當時我正在開車,不便回復,然后撥通了班主任陳老師電話,請她在班級群里再通知一遍,我想這該算很正式的通知了吧?然而,今天的課堂,卻有9個孩子沒有帶任何食品,干瞪眼坐著(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現象)。于是,我請其他孩子按之前的分組拼好桌子,把食物擺在一起,開始分享。同時在黑板上寫下:《當錯過美食節以后……》,發給這9個孩子作文紙,請他們寫下這個過程所有的心理感受。讓我非常感動的是:一個叫典典的孩子為了這個活動,媽媽來了,姨婆來了,舅媽來了,為了保證新鮮,帶來作料和涼面,在走廊上現做,弄了整整兩大盆涼面,分享給班上的每個孩子。看著典典笨手笨腳地往同學碗里分涼面時,我看到了孩子臉上燦爛的笑容,看到了同學的羨慕,以及分享的愉悅。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吃著美食,體驗著分享的快樂,而旁邊的9個孩子,卻非常難過地寫著心理感受。我偷偷地看到幾個女孩邊寫邊哭,難道真是因為錯過了美食而哭嗎?也許,是因為被集體冷落而哭,是因為自責而哭吧?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們興奮著,開心著,旁邊的9個孩子,也寫完了600字的心理感受。讀著他們的內心獨白,我一個一個地找她們談話,告訴她們:集體的活動,都是很重要的,希望不要再錯過,否則你就會被集體冷落……
? ? ? ? 再看看有的孩子,學校要求戴紅領巾,他總是記不住,不戴;學校有大型集會,要求穿統一的校服,不穿;運動會為了方便,要求每個人帶小凳子,不帶;每天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不做;和同伴約好了一起去書店,不來;學校要求8點20到校,總遲到……諸如這樣,看似很小的事情,不就是東西不帶嗎?作業沒做嗎?遲到嗎?可是,孩子們正經歷著什么?——被同學笑話,被老師批評,心情不好了,尊嚴掃地了,自信減少了,好習慣沒有了……慢慢地,孩子成長的煩惱越來越多了,心里的負能量越來越大了,所謂的叛逆開始啦!因為孩子內心缺乏規則意識,心里缺乏自信,不被積極關注,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沒有分享意識,難道不是因為從小的那些所謂的小事導致的嗎?
? ? ? ? 記得希子在小學二年級時,國慶節詩歌朗誦,她是年級的領誦者,他們要求每天下午要排練。那天下午,她有美術課,硬是不去參加排練,說是不愿意錯過她很喜歡的美術課,在媽媽辦公室哭。我給她講道理,說什么集體的利益很重啊,你不去老師就沒法排練啊,無論我講什么,她都還是哭。我和她商量:可不可以媽媽去幫你聽美術課,然后再教你呢?后來她終于答應了。那天,我去孩子的教室聽了一節美術課,還認真做了筆記,后來放學時給她補課。晚上,我還以《我為女兒上美術課》為題,記錄了這件事。我想告訴孩子:當集體和自己的事情發生了時間沖突時,我們必須要做出選擇,服從集體利益,自己的事情可以做補救。
? ? ? ? 記得上學期,希子已經初一了,丟三落四的現象仍有。周日晚上,她睡覺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校牌周末忘在江北的家里了。因為她們每天放學出校門必須出示校牌。我說請班主任老師給你開出門條吧,她說已經找老師開過幾次了,不好再去,說著說著還哭了。我問她該怎么辦呢?她說中午不回家,就在食堂吃飯,晚上放學時再“混”出校門。媽媽也心疼孩子中午2個小時在學校冷,我說:要不,媽媽趕回去給你拿,但是你保證再也不忘帶。孩子很感動,因為她一向都很心疼媽媽,大半夜的呀。當時是冬天,等我回到家都11點多了,那時孩子已經睡著了。我把校牌放在她的床頭,用彩色筆給她寫了留言,請她記住管理自己的物品,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忘過校牌。有時,為了幫助她養成好的習慣,媽媽就會用行動幫助她,諸如把牙刷杯具放好,把書本文具整理好,遵守時間等
? ? ? ? 所以,孩子的事情沒有小事,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時候,請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有意識地培養,有目的地疏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請別辜負了這個了不起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