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非易事。
為了更好地活著,我們可能變得焦慮、擰巴、糾結、自卑。
《我的外婆,從不內耗》中的外婆,成長在一個由女性當家經商的家族,她從小就得到一種非同凡響的尊重人性的教育。
從不內耗的外婆,永遠有自己的節奏,不會在意外界的評價。
作者以對外婆的回憶為基礎,寫下一段段關于生活智慧和心靈成長的故事。
讀懂書中的這8句話,讓我們在保持純真和善良的同時,不失邊界和底線,維護自己的本心,活出像外婆一般毫不內耗的人生。
01
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收獲
我們常常告訴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能不做的事盡量不做,省的耗費心力;必須做的事,也總是瞻前顧后,害怕自己做不好。
而外婆的行動力則特別強,她想到一件事,就一定要去做,絕不等待。
因為她覺得生活中的變數實在太多,機會稍縱即逝,愿望隨時間的流逝也會變質,所以要活在當下,盡力抓住此刻。
外婆的一生都在做加法,在活著這個基本前提下,她會盡量把握住可以把握的部分。
而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理念,是做減法。
先預設出一種完美順遂的路徑,所有可能遭遇的挫折都是潛在的損失,在這個邏輯前提下,人就會患得患失,瞻前顧后,陷入內耗,仿佛做什么都在失去。
其實,人生中的每一段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能讓我們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成功的經歷給予我們自信和成就感,激勵我們繼續前行;失敗的經歷則讓我們學會反思和成長,使我們更加堅韌和成熟。
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它們共同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價值觀和人生軌跡。
所以,不要害怕經歷,而應在人生有限的時間里去大膽地經歷,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
要相信,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收獲。
02
成長是最好的復仇
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各種不公或欺壓,如果你沉浸在憤恨、痛苦中,對改變現狀根本于事無補。
外婆說:“無論什么時候,人都要靠實力說話?!?/b>
當我們遭遇挫折、被人傷害或面臨困境時,與其沉浸在痛苦和怨恨中,不如將這些負面情緒轉化為成長的動力。
當你開始專注于成長時,你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這不僅能使你在職業上取得成功,也會讓你在生活中變得更加自信和有魅力。
專注于成長的過程還會讓你的心態發生積極的轉變。
你會學會寬容和放下,不再被仇恨所束縛。
這種心態的改變不僅讓你自己過得更加輕松愉快,也讓你在他人眼中更加成熟和可敬。
通過成長,你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無需通過報復性行為來顯示力量。
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看到你的成就和進步,會意識到他們當初的錯誤,而你卻無需刻意去回擊他們。
成長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也讓我們能夠以更好的姿態面對曾經的傷害。
用成長來回應傷害,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一種更加積極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03
愛別人,必須先愛你自己
外婆年輕時有段日子過得很艱難。
她病倒了,險些喪命。
當時兒子和女兒還在上幼兒園,兒子因為年幼搶不過其他孩子,常常餓肚子。
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外婆總是含著眼淚喝下當時的救命物資牛奶。
兒子每次都眼巴巴地看著外婆喝。
有人覺得外婆自私,只想到自己。
外婆卻說:“只有我有一條命在,才能守住家?!?/b>
她不敢想象如果她走了,她的老公將成為別人的老公,她的孩子將成為別人的孩子。后媽會怎樣對待這兩個孩子?
愛自己是愛別人的前提。
真正值得愛的人會希望你能夠健康、快樂地活著,而不會希望你通過自我犧牲來照顧他們。
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態度。
只有當我們學會關愛自己、尊重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去愛別人。
只有先愛自己,我們才能夠擁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去守護我們所愛的人。
04
生命中只有一種“應當”,就是好好活著
社會對我們總有各種各樣的期待,如到了適婚年齡就應當結婚,如果不結婚就會被貼上“大齡剩女”、“黃金單身漢”的標簽;結婚后就應當生孩子,如果不生孩子,就會被認為是自私、享樂主義的人。
我們也不知不覺地朝著社會的期待在努力,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需求和感受,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其實,只有你自己可以定義你的人生,他人無權。
如果你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何必強迫自己步入婚姻;如果你天生不愛孩子,何必強迫自己生孩子。
人生總有無限可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不必為了迎合社會的期待而委曲求全、丟失自我。
外婆說:“應該”不是法律,而你,是自由的。
生命中最重要的“應當”就是好好活著,活得像自己,才是對生命最好的饋贈。
05
只有時不時給自己一點甜,才能支撐克制與煎熬
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挑戰和困難,因此常常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忍受煎熬。
然而,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心理資源。
長期的克制和煎熬往往伴隨著意志力的消耗、壓力的蓄積。
這時候,適當給自己一點甜,就像是在漫長的旅途中找到一處溫馨的驛站,可以讓我們稍作停歇,重新積蓄力量。
給自己一點甜,可以是一份美味的小點心,讓味蕾在甜蜜中綻放,帶來愉悅的感受;
也可以是一場輕松的電影,沉浸在精彩的劇情中,忘卻生活的煩惱;
還可以是一次與朋友的聚會,分享快樂,感受友情的溫暖。
這些小小的甜蜜時刻,能夠為我們積攢快樂,能夠緩解克制和煎熬帶來的疲憊與焦慮,讓我們更加有動力去面對生活的挑戰,更加堅定地前行。
所以,不要忘記在生活中給自己留一些甜,讓它們成為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06
硬扛不是堅強,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才是真的堅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不是所有吃苦都有意義的。
遇到困難只會硬扛,自我感動地以為自己是在吃苦,對解決困難沒有任何幫助。
作者讀研究生的時候,導師曾說過這樣一番話:“論勤奮吃苦,你們誰也比不上拉板車的。風里來雨里去,夏天烈日曬著,是真辛苦。但就算拉板車也要找對方法,思考哪里顧客會多一些、走哪條路更節約時間……不思考不總結,只會拼吃苦,除了感動自己,沒用的。你們要找方法,提升效率,看產出。”
人的時間是寶貴的,不應在作秀式的吃苦中蹉跎生命。
堅強不是一味地硬扛,而是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冷靜思考、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硬扛只會讓我們陷入疲憊和絕望,而解決問題則能夠讓我們擺脫困境、實現成長。
真正的堅強是一種智慧和勇氣的體現,它讓我們能夠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07
不要抱怨貧窮,更不要安于貧窮甚至感謝貧窮,
前者會消耗你低谷時起身的能量,后者無異于自我設限的慢性毒藥
?
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貧窮的態度和行為。
抱怨貧窮只會讓我們陷入消極的情緒中,消耗我們的能量和動力。
這種負面的心態會削弱我們的斗志,使我們對未來失去信心。
貧窮往往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但如果只會抱怨而不努力,就很難有逆風翻盤的一天。
安于貧窮會讓我們失去改變現狀的勇氣和決心。
可能有人會告訴你,平淡的生活沒有什么不好,安貧樂道也能幸福過一生。
然而,人活在世界上,一定是需要消耗物質的,沒有錢真的寸步難行。
當經歷或目睹過租房的窘迫、生大病的絕望、親人的患病離世以及身邊人的飛來橫禍后,你就會覺得生活中真真切切能讓你感到安全的,只有健康和金錢。
而痛苦,就在于賺錢的無能。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貧窮,努力尋找擺脫貧困的方法和途徑。
08
這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對抗,也不是征服,
而是允許、接納后的理解與超越
真正的強大并非對抗和征服,而是允許一切發生。
對抗和征服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沖突和矛盾,而允許、接納則能夠讓我們放下偏見和成見,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理解他人和世界。
人在面對失敗或不足時,應該給自己多一分理解和體恤。
要接受人不可能什么都擁有的事實,要允許自己有不足和缺陷。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比你更高,也永遠有人不如你。
天下之大,一個人不可能攬盡所有財富榮譽,欲念過重反而會成為自己的枷鎖和負擔。
不嫉妒、不貪婪,感恩已經擁有的,原諒自己做不到的,這樣才會身心自洽,快樂生活。
寫在最后
《我的外婆,從不內耗》中說:“你不必是一朵花。好好愛自己,做自己的光?!?/p>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任何樣子,不必焦慮,不必內耗,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擁有平靜從容的力量,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世間紛擾也不過如此。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