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歲>仿寫
伏案之余,他就會蹲在墻角看看。屈下身,面前是一個細鐵絲籠,里面用拖鞋做了窩。那只幼小的松鼠就縮在里面。他喜歡看那絲絲光線從陽臺的門縫里擠過,急切地探到小家伙門前的樣子。他喜歡喚幾聲誘其"出洞"。每次聽到動靜,小家伙就探出腦袋,一轉一轉觀察四周。他常把瓜子丟到窩前,歡喜地注視兩支細細的爪伸出來,一把攬進扒去,不一會推出一堆瓜子殼。每當太陽高照,他把籠門打開。那貪吃鬼就不時溜出來,嘴里鼓鼓的,那是之前剩下的瓜子仁哩,它天生知道食物需要晾曬才能儲存更久。他最喜歡看它獺祭般鋪曬糧食,像能干的老農!
<琉璃瓦>比喻摘鈔與仿寫
1、姚先生有一位多產的太太,生的又都是女兒。親友們根據著“弄瓦,弄璋”的話,和姚先生打趣,喚他太太為“瓦窖”。(原諒我放縱不羈笑點低,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快笑死了。)
2、三朝回門,卑卑褪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著泥金緞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梔子花。(不知道第多少遍看到和聽到教主講這句話了,可以刻在桌上當座右銘了。)
3、霜濃月薄的銀藍的夜里,惟有一兩家店鋪點著強烈的電燈,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著一堆一堆黃肥皂,像童話里金磚砌成的堡壘。(光與色交錯,肥皂與金磚堡壘關聯,大約很符合教主所說遠距離聯想。)
4、腮上也不知道是不是胭脂,一直紅到鬢角里去。烏濃的笑眼,笑花濺到眼睛底下,凝成一個小酒渦。姚太太見她笑了,越發熬不住要笑。(寫秋水中笑出浪花來,濺出來凝成臉上的酒窩。真真妙極!!)
仿寫一:他并不反駁,只是低頭吃了幾口菜,好似漫不經心地說:"你不也是不怎么關心我嗎?"一句話像滾燙油花濺到她身上,她一下子要飛起。
仿寫二:風吹過她的眼睛,淚花隨風遠走,不知什么時候走到他的臉上,凝成他嘴角擦不掉的苦澀。
(怎么寫成了連續劇的感覺,難道我還有言情潛質?真要命。)
5、一覺醒來,箏箏不在了,褥單上被她哭濕了一大塊,冰涼的,像孩子溺臟了床。(在教主的公眾號里讀到過一個學員的分析,可見寫作式閱讀之深入細致非一般閱讀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