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你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是本書作者的核心理念。我想從“擁有之下”這個大課題中先聊聊物質積累,很多人應該能理解像我這樣整個學生時代都在應對物質相對匱乏與精神快速發展的不平衡狀態,以至想用積累物質的方式來證明我本可以生活得更好。對此,我整理了半年的實驗數據,當物質增長到初始的400%時,消費只增長到初始的160%,且相對穩定,當然實驗是單一樣本,且發生在“貧窮限制著我的想象力”的背景之下,結果證明物質給我帶來的幸福感沒有想象中的井噴趨勢。同時“時間變現”的物質積累方式帶來的身體消耗和目標迷失是顯而易見的。對此我調整了目前能夠調整的策略,一是將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節點完全分開;二是對現有物質進行了年度規劃。以期為將來的變現方式調整做準備。
接著聊聊“想要的生活”。極簡主義是根據個人目標來確定的,并不要求拋棄一切環游世界,也不要求必須水深火熱,而是以一種最舒服的姿態生活,它的最終目的是讓生活輕松而歡快,我覺得它在講的是一種橫向延伸生命的方式,和我的“每日開心論”異曲同工。都再講自由,可是自由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那本書里有一個每天都要不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