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期間,大學同學聚會定在桂林。我們游歷了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品嘗了桂林美食,除了桂林米粉、啤酒魚、最難忘的是桂林油茶。
桂林人愛喝油茶,五星級酒店有油茶,街頭小巷有油茶,甚至餐廳現場打油茶,本地最推崇的是桂林恭城油茶。
我們從網上搜索油茶,發現油茶有幾種,一種是北方油茶:將面粉炒熟后用開水沖泡或煮的糊糊,西北叫油茶,名字叫茶與茶葉無關。還有叫油茶的是指油茶樹;
桂林恭城油茶,主要原料是茶葉,名副其實的茶水,但其制作方法、口感味道與我們平常喝的茶不同。有哪些不同呢?
【01】恭城油茶是什么茶?
恭城位于桂林市東南部,是瑤族自治縣,瑤族人愛喝油茶。
為什么油茶產生于瑤族呢?
原來,瑤族居住在亞熱帶雨林山區,山地潮濕,瘴氣嚴重,致人生病。瑤族先輩們,認識到茶能解毒,在生活與勞作中,他們將茶水加各種配料制作油茶,解毒散寒祛濕,強身健體。
據《桂林風俗》記載:北宋御史周渭回恭城探親時,用茶葉和生姜一起捶爛,放油鹽后加水燒開煮成油茶湯,用于救治吸入瘴氣的病人。可見,從宋代恭城就有了油茶。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江南的潮濕天氣致人沒有食欲,一恭城籍御廚奉上一碗恭城油茶,皇帝喝下后,胃口大開,大贊爽神。
瑤族人傳承了先輩的油茶,家家戶戶喝油茶,長期以來,油茶得到了不斷的改良,成為瑤族人日常生活的飲品。
2010年,恭城油茶被列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2】油茶有哪些原料,怎么制作呢?
恭城人做油茶稱“打油茶”,一個打字,形象地說出了油茶的制作過程。
在陽朔的一個餐廳,我們有幸看到了打油茶。
原料有:油、茶葉、花生、生姜、大蒜蔥。茶葉用水泡在碗里,花生米、姜、蒜、蔥洗凈備用。
一口特制的小鐵鍋,鐵鍋放油,將泡開的茶葉倒入鍋中,師傅用一把 7字型的木槌在鍋里捶磨茶葉,這是要捶磨出茶葉原汁。
大約十多分鐘后,將花生米放入鍋中,師傅舉著木槌,一下一下控制力度地捶,捶爛后,再將生姜蒜蔥入鍋捶扁、捶爛,直到花生碎、姜蒜蔥與茶葉汁充分混合。
再將一壺開水倒入鍋中,頓時鍋內茶葉、花生、姜蒜蔥的混合液翻滾開來,白霧氤氳。
沸騰均勻后,師傅端起鐵鍋,全部倒入筲箕中,將湯汁瀝入盆中,這瀝出的湯汁就是油茶。
筲箕中瀝干的茶葉花生蒜蔥姜倒回鍋中,繼續捶磨,再加水煮,反復3-4次后,將每次的湯汁混合一起,濃淡調和,油茶就成了。
【03】油茶打好了,怎么喝呢?
油茶打好了,可以直接喝;但沒加配料的油茶,味道帶有茶葉的澀味,澀中帶姜辣,而花生使茶味多了醇厚少了澀,比我們冬天喝的驅寒姜湯口感厚重。
本地人喝油茶,要加鹽調味;打油茶時不加鹽,打好后,由喝茶人自己加鹽,口味重的多加,口淡的少加。
作為日常生活飲品,喝油茶講究:撒入蔥花、香菜末,隨配用小碟裝好的米花、脆果(類似油炸的面疙瘩)、甚至炸花生米,隆重得像是一道美味小吃。
本地人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且用油茶招待客人,家家都備有油茶原料,隨時煮好奉客。
【4】 喝油茶有哪些功效 ?
1、油茶中含有豐富的茶汁、姜蒜蔥汁,喝油茶有利于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食欲,促進消化。
2、有利于提神醒腦:油茶中含有豐富的咖啡因,具有輕度興奮大腦的作用,具有提神作用,可增強學習效率,適用于經常熬夜工作的白領。
3、有利于保暖:油茶中含有豐富的姜,具有驅寒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保暖作用。
4、日常喝油茶,有保健養生的功效。
我們了解到,2014年恭城縣人口30萬人,主要居住瑤族、漢族、壯族等12個民族,其中瑤族人口占59%,2013年底,恭城90歲以上的老人1205人,百歲以上33人;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
看了油茶的制作過程,知道了喝油茶的作用,你是不是有沖動,要自制油茶來養生呢?
原料我家廚房就有,沒有木頭捶,可以用刀拍或者粉碎機,但是,那個口感味道遠不如恭城油茶的感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賞桂林美景的同時,一定要嘗嘗恭城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