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當你養成某個壞習慣的時候,你便覺得習以為常,甚至引以為豪。每次犯錯的時候都拿它當理由,可在你眼中覺得很正常的事,對別人來說卻是另一回事。
01.
前幾天去做兼職,大家一起吃完飯準備出發,上司再三強調不能遲到,所以我們很快吃完飯便統一出發去目的地,可是一上車我才想起手機漏飯店了,所以急急忙忙趕回去拿。前前后后花了不到3分鐘時間,可是因此而被上司批評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面幾天上司在工作上故意找茬,導致了這次兼職的不愉快。
其實,丟三落四似乎已經融入了我的整個生活,不知道有多少次,下課后回到宿舍才發現手機漏在教室,吃完飯手機和錢包漏在桌子上,每個學期丟三四次雨傘(后面再不敢買貴的雨傘了。。),校園卡也換過幾次新的等。對于遺漏東西的頻率有時連自己都會被嚇到,剛開始丟東西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可惜和難過,但是次數多了便覺得算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次都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不是覺得無所謂,是出于無奈而只能“樂觀”看待,健忘成了常態,便也成了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忘記了”、“我東西又丟了”說出來像是很自豪的樣子。
因為覺得很正常啊,很多人都會這樣,會忘記會丟東西啊,可是,別人并不是這樣想的。
后來才知道,上司故意為難我,是她覺得我漏東西這種行為很傻,她認為我這個人不可信,腦子不靈活。自然,聽到這些的時候心里不舒服,覺得委屈,我只是有些健忘,憑什么以一次錯誤就一棍子打死呢,可是想想上司這樣看待我并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不是你的家人也不是朋友,沒有人有理由去習慣的你的壞習慣,你以為很正常不過的事,在別人眼中卻只是不應該犯的錯誤。畢竟與你不熟的人看到的大多是表象,便會以他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評價你。
我沒發現的是,健忘一兩次,是正常,若經常忘記,是因為自己沒有真正把事情放在心上,放任自己不在乎,漸漸的成為壞習慣。
02.
閨蜜馬渺渺有個壞習慣,經常不回復信息,或者隔幾天之后才會回復,有時候像是人間蒸發一般。因為了解她,所以知道她肯定又在忙某件事忘乎所以。
但一次沒回復,兩次,三次都沒得到答復時,那天我還是忍不住爆發了。我說,馬渺渺,是不是我們的友誼到盡頭了,還是說我說的話不重要?!誰知道她卻一臉無辜,說我突然這樣說讓她有點懵逼。她說,你怎么會這樣想,我不怎么理你了,你一直都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啊。然后她發了一大段文字給我,包括她最近在忙的事,打算做的事,還有沒有即使回復的原因。她說習慣不回復信息,偶爾有空就回復一下,說我是她回復最多的人之一了。
What?我急忙說,渺渺,你這樣是不行的。
我知道,她很忙,所以習慣不回復,等有空的時候想回復時間卻過去很久了,便索性不回。渺渺是個不會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所以就算這樣有人說她高冷她也覺得沒有關系。她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并沒有錯,所以覺得很正常。
可是,別人還在等你的回復啊。
對你來說,可能是沒有時間回復,可是別人也是花時間給你發信息的,如果一直沒有得到答復,便會逐漸對你感到失望,覺得你這個人不可信。回復信息,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最起碼忙完后說句,不好意思,剛剛在忙。相信看到這句,對方肯定會諒解的。
當然,我不會這樣看待渺渺,我知道她不是那樣的人,可是不了解她的人呢,我不想別人對她有所誤解,所以堅決讓她改掉這個習慣。結果就是,她老是回復我說,不好意思,剛剛在忙(讓我靜靜~)
03.
最后一個簡單的例子,感覺大家都會感同身受。
去一個地方或者去旅游的時候,如果是兩個人以上一起出發的話,總有一個人起主導作用,其他人負責當路癡。
我要說的就是路癡,我自己也當過很多次路癡,負責跟著別走丟就可以了。可是你有沒有發現,這其實是個不好的習慣,是對自己不上心的一種表現。
去一個地方,如果你只當路癡的話,是很難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你就像一個二愣子,去那里拍拍照,吃個飯就回來了。可是,如果你花時間去準備,包括路線,住宿,交通,美食等花心思去了解過的話,你收獲的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多的是你處理突發情況,收集最有用的信息能力等。
就說短距離的去某個地方,如果你自己摸索去過的話,下次去肯定會一清二楚,知道坐什么車,怎么走。可是如果你是跟著別人去的話,以后去保證還是一問三不知。
你可能覺得很僥幸,負責玩就可以了,可是你不知道,你浪費了一個對自己負責的機會。慢慢地,成為常態,成為難以改變的壞習慣,甚至影響著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我們總是不上心,覺得一些事很正常,壞習慣說出來并不覺得羞愧,說多了就做的更多了。
可是,你沒有那么重要,至少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你沒有特權讓別人去遷就你,去接受你的壞習慣,所以不要再自豪的說出自己的壞習慣了,別人只會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你。
有時候,別人能給你的只有一次機會,你沒珍惜好,卻用壞習慣毀掉,后悔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