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不愿意開始跑步,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們認知的一個偏差。我們對跑步的認知很多都停留在學校的800米1000米跑步考試的痛苦中,或者是停留在電視畫面中百米飛人的跑步求快的印象中。而其實呢,跑步的幾項關鍵的指標中,跑步的時間比距離重要,距離比速度重要,所以要開始跑步,觀念要改過來,不是跑的越快越好,而是越久越好,那開始的時候怎么跑的久呢,就是速度要慢,慢以致遠,跑的慢了,久了,我們就不會有痛苦的感覺了,還能有時間發現感受跑步帶來的美好的感覺。有了正確的觀念,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跑步的方法了。
跑前我們需要進行拉伸,這樣可以防止受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離心臟遠的四肢開始進行拉伸,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來提示身體,晚些我們會有更加劇烈的一個活動,適應下來的跑步的節奏。
那如何才能跑的好看(挺),跑得輕松(傾),跑得安全(柔),跑得有效率(衡),跑得更遠(堅)。
一,如何才能跑得好看?就是要“挺”。身體挺直,“挺”要找到什么感覺呢,就像有一根繩子拽著我們的頭,跑步類似一種動態版的瑜伽,打坐,這些運動也是要求我們脊背要打直,像有一根繩拽著我們的頭。像一根繩拽著我們的頭,身體就挺直了,這樣我們可以把胸打開,幫助提高吸氧量,可以打通任督二脈,而且這樣比較好看。我們去觀察身邊跑步的人,發現很多跑友的姿態千姿百太,動作比較古怪,不是很好看,有時候比較搞笑,當然他們不一定知道。
二,如何才能跑得輕松呢?就是要“傾” 。我們跑步的時候身體前傾,前傾不是彎腰,身體還是挺直的,但是是以腳踝為中心,向前傾斜。我們可以找一個下坡的地方,以腳踝為中心,稍稍傾斜,就會有往前邁出腳步的動作,就是找這種感覺。這種利用重力帶著走的方式,會讓我們跑步非常輕松,一到兩公里是基本不費力的。另一方面,從力學角度來說,就是你傾斜的角度,決定了你的速度,你可以去看,那些飛人他們跑步的姿勢,身體向前越是傾斜,跑步的速度就越快。百米賽跑的終點,大家可以看到他們的身體都是后仰的,減少傾斜的角度,這其實就是在剎車,大家可以去試著找找這種感覺。
三,如何跑步跑的安全呢?就是要“柔”。我們跑步的時候,落地要柔和,要優先前腳掌著地,為什么要優先前腳掌著地呢?就是為了形成一種緩沖,大家可以在下臺階的時候,感覺一下。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用腳后跟先著地,為什么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呢?因為現在的鞋子好,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你讓他光著腳找一個水泥地,跑上一兩步跑步,整個人會震的非常厲害,震的人都會頭疼。當然,前腳掌著地,不是要求腳跟不著地,這只是先后的順序,做到這一點,前腳掌,腳跟,膝蓋就形成了一個三級減震,可以有效的減輕膝蓋的壓力,保護好我們的膝蓋。大家知道膝關節的受傷是不可逆的,所以這是避免我們出現跑步膝的一個重要方法。掌握這個方法的一個小技巧,就是我們跑步的步伐要小,最好腳尖不超過膝蓋,這樣我們基本能保證是前腳掌著地的。
四,如何跑的有效率?就是要“衡”。身體平衡,一個方面是不能上下起伏太大,正常起伏在十厘米左右,但如果我們跑的像兔子跳,起伏有個18厘米,每步比別人多個八厘米,我們跑個幾百米可能還好,但是比如我們跑10公里,一步八厘米,乘上一萬步,你算一下,跑同樣的距離,你比別人可能多80米,相當于跑了二十層樓。所以控制上下的起伏,就可以提高我們跑步的效率,節約我們的體能。另一個方面是,減少我們跑步的時候左右的擺幅,我們可以以鼻子為中心往下畫中軸線,手臂的擺幅不要超過中軸線,這樣能減少無謂的浪費,跑的更高效。
五,如何跑得更遠?就是要“堅”。我們堅持鍛煉核心肌肉,肌肉有力量了,我們就能跑的更遠。平時我們可以做深蹲,深蹲可以有效鍛煉我們膝蓋周圍的肌群,不僅能幫助我們跑得更遠,而且可以給膝蓋以足夠的支撐,避免受傷。另外一個我們可以買個體能訓練墊或瑜伽墊,做正向平板支撐和反向平板支撐。這兩種平板支撐都是鍛煉核心肌肉群的,正向平板支撐更多鍛煉普通路面和上坡路面的肌肉群,反向平板支撐更多鍛煉容易受傷的下坡路面的肌肉群,平時跑步間隙的日子就可以鍛煉這些,幫助我們跑的更遠。
跑完之后,我們同樣要進行拉伸,我們可以這么理解,跑完之后的酸脹它是逐步增多的,如果我們能在跑完的時候,及時進行拉伸,把這一塊的酸脹釋放掉,相當于釜底抽薪,那酸脹也就沒有了,花個五分鐘進行拉伸還是很值的。
好了,有了正確的觀念,跑步的技巧,我們就可以開始去跑步了,相信你會愛上跑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