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歡樂頌》里這樣的一幕嗎,邱瑩瑩因為遇上人渣主管而不得不離職賦閑在家,某次在看人生激勵書時,被突然進屋來的安迪打斷,安迪告訴她不要再看這種無意義的雞湯書,而應該扎根于現實重新開始。
他們爭論的觀點我不置可否,但就是這一個橋段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曾經的我也這樣茫然無措過,以為可以靠這類書來為自己加油打氣。到后來發現,氣打夠了可自己還是維持原狀,并沒什么實質意義上的改變。
再后來慢慢接觸其他類型的書,比如張德芬老師的心靈類書籍,我才知道為什么原來看得那些所謂雞湯書毫無意義。因為這類的雞湯書是脫離了現實基礎的空洞的“強心劑”,也沒有值得反復推敲符合邏輯的內容。
其實單說看心靈雞湯書籍這件事,也并沒有說有多壞,只是我們要學會分辨哪些雞湯它是有營養的,哪些是喝了一大碗也沒有用的。比如只有數百字的段子,最后得出某某逆襲結論的文章可以少看甚至不看,因為這樣的文章里通常隱去了主人公其他的經歷,也許他還經過其他磨難才獲得成功,并不是像書中所說那么簡單平順。再比如像張德芬、素黑、李欣頻老師的書籍,這些老師都是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引導學習的心靈導師。在她們身上不僅可以學到淺顯的道理,還能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這樣的雞湯是可以干一碗的。
再如古典老師提出的獨立思考理論,一個人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提升個人的心智。雞湯故事里往往充滿了各種坑,而且通常自己落入這樣的怪圈還不自知,假如給你大量有根據的數據,加之一些生澀難懂的術語詞匯,你就會更加深信不疑。
大部分人愿意去相信那些不值得推敲得故事,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去質疑自己建立起來的理論堡壘及信念。那無疑是給自己一記最響亮的耳光。
我們叫不醒裝睡的自己,只有等現實的鐵錘揮向自己時,才會去接受殘酷的事實。不管是提前醒悟還是后來的恍若夢醒,我們最終都得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明辨事實,突破自己的信息源,向上追溯,站到真理的面前。
總的一句話就是,喝雞湯可以,但喝時至少懂得這碗湯的配方,還要懂得舉一仿三落在自己的生活里,如果不能,那還是放下手中這碗湯,趕快老實去啃那些難啃的實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