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拖延心理學》精讀版的閱讀筆記。Day-2。
先用一句話總結昨天的主要內容:拖延問題的實質是如何與自身相處有關,它可以看作是一個涉及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的問題。拖延是我們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是我們逃避現實壓力的一種策略。大概也是某種古老的自我防衛機制在起作用吧。
今天主要內容是拖延與心理。
Topic 1:拖延是一種爭奪控制權的較量。
1、掌控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非常重要。感覺是幻象吧,一切的感覺都來源于對外界環境自己做出的回應,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也有時為了獲得掌控感,必要的拖延成了最佳回應。
2、規則不廢不立。我們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時刻表來做事,當出現突發情況時,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挑戰,比如老板交代任務,或許你內心里延遲交差可以獲得一定的滿足感。
3、弱勢者權力。當意識到他人處于比你更權威的地位時,你便會感到壓力和無助感。為了消除這種無助和壓力,通過延遲權威的要求來獲得某種暗爽吧。
4、讓我清靜點。拖延有時為了,不好幫助別人,這是抵制別人侵略的一種策略。
5、與時間競賽。有人喜歡最后截止日期完成任務,他們認為是自己能力的體現。
6、報復的滋味。如果你受到過某人的傷害或背叛,你可以利用拖延來加以報復。
7、終極之戰。不愿意面對現實,因此他們利用拖延逃避生活的現實。
Topic 2:為獨立而戰。
1、有些拖延不在發事情的成功或失敗來衡量自身的價值,而是以個體的獨立感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如果你為了實現自我控制感而拖延,每一次小小的挫敗都會讓你覺得是做了某種妥協。
2、還有一種人會在抉擇和承諾中拖延,這類似于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對于許多拖延者來說,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通過拖延來掩蓋自己的弱點,讓別人無法知道他們需要和依賴。
Topic 3:對親近和疏遠的恐懼。
1、恐懼是人類的天性,拖延可以保護一個人免受他們的評判,也可以讓自己免于與他人發,甚至還可以調節與他人的親疏關系。而與他們在社交關系中保持適當的距離,會讓人感覺舒服。一旦突破自己邊界,人們就會試圖回到自己的舒服區,而拖延就成一部分人維護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種策略。
Topic 4:客觀時間與主觀時間。
1、客觀時間不可更改。而主觀時間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覺,主觀時間的一個變體是“事件時間”,它指圍繞一個事件的發生、發展而定位個體的時間感。
2、拒絕接受客觀時間,并想按照自己的時間感和方式處理問題,這樣勢必會造成拖延進行需要做的事情,因為拖延讓你有一種可以掌握時間、掌握他人、掌握現實的全知全能感。
3、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對時間的認知還是停留在青少年階段,認為時間和未來都是無限的。拖延者常常認為自己的時間是不受限制的,但這種想法可能會讓他們的生活失去方向感。
4、我們需要意識到任何我們經歷的事情都是發生在當下的一刻,不管你過去經歷了什么,這些生活事件已經發生,我們要做是從過去的教訓中思考現在和未來。
Keep going.原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