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談到果果學琴,為了激發他的興趣,我和他說“科學研究表明:音樂訓練,會讓大腦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能夠勝任別的復雜工作,比如圍棋、數學。愛因斯坦就很愛拉小提琴,福爾摩斯也拉小提琴。普朗克愛彈鋼琴等。你看你們班學鋼琴的幾個同學,某某、某某……都是學霸,你堅持下去,學習成績也會更好。”
果果:“他們不是因為學了鋼琴成績好,而是成績好才會堅持學鋼琴,他們要是成績差,早就全身心抓語數成績去了,怎么還會學鋼琴?”
? 無言以對,怪自己職業病發作,好為人師,學樂器當然有益處,不過什么都聯系到成績上證明自己觀點,什么都要政治正確,結果是被打臉。
? 平時經常聽到幸存者偏差,沒想到讓十來歲的果果應用上了。想想最初班上學琴的十幾個孩子,現在只剩下了四個還在堅持,那些中途退出的樣本都被我忽略了。只看到經過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忽略了關鍵信息。之所以會存在這個偏差,是由于我們經常會想當然地選擇樣本。
資料說,1940年左右,英國軍部研究:在轟炸機的哪個部位裝上更厚的裝甲,可以提高本方飛機的防御能力,減少損失。研究人員需要做出選擇,在飛機最易受到攻擊的地方加上裝甲。
當時的英國軍方研究了那些從歐洲大陸空戰中飛回來的轟炸機,發現飛機上被打到的彈孔主要集中在機身中央,兩側的機翼和尾翼部分。因此研究人員提議,在彈孔最密集的部分加上裝甲,以提高飛機的防御能力。這一建議被美國軍隊統計研究部的統計學家Abraham Wald否決。他指出這些百孔千瘡的轟炸機是從戰場上成功飛回來的“幸存者”,因此它們機身上的彈孔對于飛機來說算不上致命。要想救那些轟炸機飛行員的性命,更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去研究那些被打中并墜毀的轟炸機。只有研究那些沒有成功返航的“倒霉蛋”,才能有的放矢,找到這些飛機最脆弱的地方并用裝甲加強。Wald的建議后來被英國軍方采納,挽救了成千上萬的飛行員性命。這種情況后來就被稱為‘’幸存者偏差‘’。? ? ? ? ? ?
? ? 在現實生活中該偏差比比皆是……老有人說“讀書有什么用,上大學有什么用?我的小學同學XXX,他從小成績一塌糊涂,初中都沒念完,現在生意做得很大,誰誰誰,北大畢業做保安、賣豬肉,實際情況是會讀書的那幫孩子更多的人去了投行、去了研究所、去了外交部……小學畢業的人更多去了小賣部、家政公司、血汗工廠…大家更會注意那些有著高學歷卻很落魄的人;而對于低學歷者,我們往往只愿被其中少數成功者所吸引,卻忽略了大多數低學歷又沒有成功的人。大多數人沒能成為逆襲神話的主角,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 ?
? ? ? ? ? 不過,等我回過神來反思,還是發現了果果的破綻,雖然我舉的例子有毛病,可你這也不能說明學鋼琴對思維能力沒益處,對學習沒有促進,我們的比較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 ? ? 不管怎樣,果果你還是老老實實繼續學琴吧,媽媽用的這個例子邏輯不成立,并不意味著你就可以放棄鋼琴,因為做媽媽是不需要邏輯自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