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白起和秦末的項羽,兩人都是戰神,一個為大秦征戰一生,奠定秦國統一的基礎,一個于秦末揭竿而起,巨鹿一戰,擊潰秦軍主力,兵臨咸陽滅了秦國。說道殺降,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白起長平之戰坑殺趙軍,項羽于新安坑殺20萬秦軍降卒。
白起被人稱謂人屠,其一人擊敗的敵軍數量幾乎就是戰國戰爭士兵傷亡數量的一半,其坑殺長平趙軍降卒(只能說是殺降,趙軍降卒應該不超過20萬,連司馬遷自己的敘述都前后矛盾)被后世詬病,這和白起的為人分不開,白起給人的感覺就是陰險毒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以說白起為秦國打天下,有一半是為了自己,白起一生不僅僅是長平一戰坑殺降卒,他的一生幾乎是戰爭取勝后必殺降,曾經攻破楚國郢都,屠戮城中軍民甚重,在發動對三晉的戰爭中,斬首近百萬,在注重軍功的秦國,白起的戰功無人能及,白起在山東六國的民間和貴族中留下的印象除了懼怕就是憎恨,秦莊襄王賜死白起,也沒有幾個人同情他。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的后代,于秦末雖項梁起兵,巨鹿一戰擊敗章邯、王離的秦軍40萬主力,后迫使章邯率20萬秦軍投降,最終因糧草問題及對于秦人刻骨的仇恨,于新安一夜將秦軍降卒盡數坑殺,雖說范增得知后大罵項羽這是將天下拱手讓予他人,也的確如此,劉邦就是依靠關中百姓的支持才擊敗項羽的,而后世對于項羽更多的是同情,歌頌其為一時英雄,究其原因,一個是當時除了秦人外其他的六國移民對于秦國的憎恨之深,項羽畢竟是推翻秦國殘暴統治的主要力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項羽的對手劉邦,和劉邦相比,后世對于項羽失敗的評價就是貴族是打不贏流氓的,劉邦是歷史上第一位出身平民的帝王,這對于當時的貴族來說,內心里是不能接受的,天下應該是貴族統治的,如今卻又出身低賤的人物主張,很難讓貴族階層接受,而項羽是純正的貴族,對于他的失敗,后世更愿意同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