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首詩的解讀學生主要從參考書上看到了一些分析,再在全班分享。老師對學生沒有鑒賞到的點進行再提問,再講解。蔡老師的課容量很大,是屬于360度無死角的把老師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的課堂。我們說到關于《登幽州臺歌》對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他們這個年齡根本感受不了。她說:我先灌下去,不能因為他們這個年紀理解不了就不講。我的理解是:她們儲藏在哪里,有一天,也可能是到了一定的年紀拿出來回味,才懂得。
一起來聽課的貝貝是新畢業的大學生,跟老師在探討關于時空以及為何愁是否有貫穿全詩歌的線等老師沒有講到的問題。對于詩歌的理解推敲非常用心。我的關注點在學情上,我在想班級討論時學生的資料書拿出來會不會干擾他們的獨立思考?知識點很多很深哪些要講?講到什么程度?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以老師和學科問題為導向怎么在實施過程中去推進?這些問題應該在具體的實踐中,針對不同的學生有所不同。
那么我的當務之急是什么?深挖文本,研究學情。先做做搬運工也是特別需要的,教參的,資料書的這些是最起碼的,如果再補補文學史的一些課程應該會更好。做起來吧,道路阻且長。
附:聽課記錄
1原文讀熟,翻譯準確,在此基礎上提問題。圈出你要提的問題相關的重點詞句,再針對此提問。
全班齊讀文章
1最后一句聲音延長寫
根據預習進行交流,每小組關注一聯(部分生翻看資料書,個別語文成績較好組能獨立思考)
1讀一首詩有很多方法,以前我們是思維導圖式,今天我們可以用表格式。
小組匯報
首聯
1)齊讀
2)翻譯
3)去什么意思?離開 空:空空蕩蕩 余:留下 昔人:費祎
1這首詩被評為七律之首,李白也曾經為他打過廣告:眼前有景寫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后來李白寫過《鸚鵡洲》《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這個景相關。但是直接寫這個景點的詩歌沒有。
1從神話寫起,寫天上的事兒,思接千載。后面寫到空余,有什么樣的情感?你來的時候是帶著期待而來,但是什么都沒有看到,歲月不在,有悵然若失的感情。
詩歌忌用重復的字,但是文中兩次寫“空”,但是仍舊被稱為之首。
齊讀第一聯,有啥感覺?氣韻連貫
頷聯
圈化詞語:去,返,悠悠,這些寫出了什么情感?
這兩句寫了什么情景?
遠景,寫出了黃鶴樓聳入天際,白云繚繞的樣子
1悠悠什么意思?遙遠
問:空體現了什么?空是白云,黃鶴樓與白云相映,突出了一種縹緲的意境。
1頷聯從天上寫到了地上,借白云寫出詩人自己的靈魂。千百年來,黃鶴不在,仙人不在,樓還在,來到 眼前感慨無限。
頸聯
歷歷萋萋的意思?抒發了什么感情?用疊詞想強調什么?
1疊聲詞:聲音鏗鏘,富有韻律美。我讀一遍,你們想象是什么畫面?是春天還是秋天的景?
這里寫的是日景,是晴川的樹,芳草。從遠近關系來看是近景。
晴是陽光照耀下的晴朗江面,會有什么顏色呢?翠色,綠色,銀色的江面,天空的藍色,云彩的白色。這些色彩都籠罩在陽光下的明亮之美。從追憶到現實。從天空到花草。寫這些想干嘛呢?讀尾聯
為啥景色這么好就思鄉了呢?
評課:愁從何處來?愁從何時生?
一開頭就有悵然若失的感情基調,漢陽樹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萋萋有典故的,在楚辭里就代表思鄉?!巴鯇O游戲不歸,春草”。家在河南開封,這個地方已經離家不遠了,近鄉情更怯。恍惚中覺得樹木化為思念的親人。
煙波:霧靄沉沉的江面,籠罩著詩人的愁緒。從天上寫到人間,再從人間到天上。神來神往。詩中體現了天上人間天上的盛唐氣象,自由自在情感的往復和視角的絕妙。
李白的《鸚鵡洲》模仿此詩歌,三次鸚鵡,跟《黃鶴樓》并稱。
首聯是空間,頷聯是時間,頸聯是空間。還有虛實。
來到樓前,登樓俯瞰,最先是遠望。意蘊,倦鳥歸林,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江山如此多美,不是自己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