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體會讓你在工作生活時,不必因為身體的原因阻礙去做想做的事情,同樣,健康的心理也會
自我療愈的目的是獲得健康的心理,支持你做你真正內心認為有意義的事,而不是產生心理阻礙。就像健康的身體,是支持而不是阻礙你的運動一樣。
可以細化為三個方面的目標,情緒、行為、認知。
情緒上,希望獲得恰當的情緒。目的不是消除所有所有的不愉快情緒,在某些時候憂傷,氣惱或者失望是正常的。如果我們失去了視若珍寶的東西,我們當然會悲傷,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對別人造成了傷害,當然要感到抱歉。同時部分的消極情緒也有它們積極的作用,例如沮喪的情緒可以促使你行動起來,努力改變現狀,焦慮的情緒讓你更好的為未來做準備。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恰當的情緒,我們應當感受到抱歉而不是極度自責,感到憂傷而不是抑郁,感到生氣而不是勃然大怒。
行為上,做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以及有效的行動。如果你想精通某一方面的工作,就有效的行動起來,不必被曾經的失敗阻擋了你;如果你想跟某人建立密切的關系,那就學著去溝通,而不是指責命名這樣的無效行為。
認知上,獲得靈活不僵化的信念。僵化的思維是阻礙幸福最大的障礙,“我必須受到每個人的愛戴”“別人的錯誤,與我沒有任何關系”,這些或明顯或隱藏的認知都讓我們過得很不幸福,我們應該對它們有足夠的察覺,并改正,同時我們也不是一味的灌輸自己積極的認知,比如“我很成功,我是一個勝利者”,如果這些觀念我們本來就不相信,那么不斷的提醒自己也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