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歌曲推薦,但是我把它放在《評論》里,可能是覺得它更像聽后感,發點莫名其妙的牢騷。
我想這首歌大家不會陌生,刷抖音等短視頻的時候,總能遇見,恰好我也是因為短視頻去找了完整的歌:
聽那鑼鼓喧天 誰伴著淚眼
荒唐的婚姻在世間
從未有相見卻能牽住紅線
世俗讓人瘋癲 句句話偏見
這一場婚事定義著貴賤
嘆愛恨無邊 讓喜字成云煙
她坐紅帳 面帶濃妝
嗩吶一聲唱 明月光
這女子淚眼拜高堂
一拜天地日月
二拜就遺忘這一生
跪三拜紅塵涼
庭院 大門鎖上
雜亂的眼光 多喧嚷
這女子笑顏幾惆悵
余生喜樂悲歡都無關
她眼中已無光
這幾句一定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這首歌的高潮。
每當這就幾句歌詞響起的時候,我的面前就會浮現一個身穿大紅嫁衣的美麗女子,于一片喜慶的廳堂中端坐。
而下一刻,畫面陡變。
忽然嗩吶一聲響,原本的人聲鼎沸的廳堂轉眼就變得陰氣森森,女子機械的拜完了洞房,如同一個沒有感情的提線木偶。
等三拜完畢之后,再轉臉之時,淚卻已經濕了她的面。
可是木偶怎么會哭呢?
哦,不對,她應該不是木偶,可是為什么她卻表現得像個木偶呢?
……
以上是一些短視頻博主拍的視頻,上一刻還滿眼大紅色,喜氣洋洋的畫面:紅燭、高臺、美人、紅妝,下一秒就變得鬼氣森森:淚眼、愁容、提線木偶……
喜慶與陰森兩重反轉的畫面,再配上曲調輕快,但歌詞感傷的配樂,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沖擊力的。
也是我對于這首歌的整體聽感:矛盾。
1.
我對音樂沒什么了解,雖然經常聽歌,但大多時候就是聽歌熱鬧。就算是喜歡一首歌,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來由,比如歌手聲音好聽,旋律我喜歡,歌詞有意境等等。所以在這方面,我也沒什么能說的,只能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感覺。
首先,這首歌把它的旋律和歌詞單獨分裂開來,都是無法吸引我的。但是一旦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有了一種不可名狀的魔力。
歌曲背后的故事很簡單,它講的就是一個女子的婚禮。
歌曲核心聚焦在女子的神態與心理的描寫。
本該是喜慶的婚禮,女子卻是淚眼拜高堂,也正因此,本該是喜事的嗩吶被平白吹出了白事的感覺。
這是眾人眼中的喜事,卻是女子的喪事。
這種兩極對比強烈的畫面,加上輕快的調子和悲傷的歌詞,形成了整首歌曲上的矛盾撕裂感,對聽者有非常強的沖擊力。
2.
在來講講我對于故事的理解。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場不對等的婚姻,在整個拜堂過程中,她沒有絲毫自主權,如同一個牽線木偶。
如同歌詞中所說“這一場婚事定義著貴賤”,再這樣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就連她的悲喜都不再重要,更別提拒絕的權利。
就這一點,就可以讓聽著腦補許多故事:是一個女子被逼著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也可能是女子成了富貴人家的美貌小妾,并且她明白自己往后余生就要在一塊四四方方的宅院里渡過,她今后可能是某人的妻或妾,也或是某些人的母親,但她唯獨不會再是她自己……
但如果這僅僅是一個女子的個例,它不可能有五十多萬的收藏。
在我看來,這首歌是過去幾千年中,女子在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中的普遍遭遇。
在古代,女主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為妻綱,男子三妻四妾,而女子注定不可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二拜就遺忘這一生? 跪三拜紅塵涼”女子出嫁從夫,而過往的歲月將一把抹去,遺忘的是自己過去的人生,前塵往事再也與她無關。
“余生喜樂悲歡都無關? 她眼中已無光”,今后她會是某人的妻子,某人的母親,可她再也不是她自己,她沒有自己的名字,沒有自己的悲喜,如同被人操控的木偶。
不過這個女子,很聰明,從拜堂那一刻開始,她就意料到了自己這今后的一生??杉幢闳绱?,在“貴賤”的壓制下,她也沒有絲毫反抗的能力。于是在她拜堂的那一刻,她眼中便沒有了光,成了一個無知無覺的提線木偶。
可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所以我有個陰謀的想法,后世的儒學家門都喜歡講“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是知道了女子們今后的命運,所以為了讓她們不要讀書,不要那么聰明,那么她們就會心甘情愿地成為提線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