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拖拉,半天不開始寫。好不容易開始寫了,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吃零食,一會兒要上廁所。簡單的一道題,教了十遍八遍還教不會,最后逼得父母再好的脾氣也得破功。
所以,有些父母干脆說:“做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管自己做作業,我以后不管了。”可是你不管吧,他要真不做了怎么辦?
其實,不管是管孩子寫作業,還是不管孩子寫作業,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管還是不管,要看哪一個能夠真正幫助到孩子。
孩子愿不愿意父母管自己學習?很多人說,肯定不愿意啊,哪有孩子愿意父母管自己的?事實上,還真不是這樣的,你如果對孩子說:“你以后自己管自己作業吧,我不管了!”
孩子有什么感覺?他會不會覺得媽媽不要我了?我們都有見過有父母威脅孩子“我不管你了”,孩子嚇得苦苦哀求:“媽媽,我錯了,我錯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不管就是拋棄。
我有一個來訪者,她說在她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沒寫作業,老師讓她交作業,她就撒謊說:“我寫了,落在家里忘帶學校了!”
老師立馬讓她回家拿,她回家拿不出來,又撒謊說:“剛才來的路上被幾個不認識的男生搶了!”
老師直接就把她爸叫到了學校。她爸非常憤怒,把她暴打了一頓,并說:“如果你今天不說實話,我從此以后再也不管你做作業了!你本事大,你自己管自己!”
這個時候她會不會說實話?當然不會,她嚇得要死,只能咬緊牙關說自己寫了。
她爸氣壞了,從那以后,一年時間里,再也沒有管過她寫作業,連問都沒有問一句。她怎么樣了呢?那一年時間,她沒有寫過一次作業,成績從前三名跌倒了最后一名,成了學校有名的問題孩子。
我問她,如果有一句話可以對爸爸說,九歲的她會對爸爸說什么?她哭著說:“我恨你!為什么你不管我?你不愛我你為什么要生我?”
是啊,你不愛我,你為什么要生我?這是多少孩子的心聲。在孩子的心里,管是什么?是愛,是陪伴,是支持,而不是管教,控制。所以,孩子作業,父母當然要管,怎么管?就是愛他,陪伴他,支持他,協助他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這才是管孩子寫作業的真正含義所在。
具體怎么管呢?因為孩子寫作業可能遇到的困難很多,但道理都是相通的,我們今天就“磨蹭”這個話題來談一談怎么管孩子就合適。
第一,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么磨蹭,要看到行為背后的需求,從根上幫助孩子。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有需要的。為什么你打他罵他,他還要惹你生氣呢?一定是他背后需求的力量比你打罵的力量還要強。
所以,一定要從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來幫助孩子。怎么看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呢,就是看這件事,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好處?
孩子做作業磨蹭,給孩子帶來什么好處呢?有可能是他想要吸引你的關注。平時你注意他的時候很少,陪他做作業也是在刷手機,只有他磨蹭你罵他的時候才會全神貫注地關注他。
有可能是他想要你更多的陪伴,拖的時間越長,你陪的時間就越長。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和孩子一起約定做完作業后玩游戲。如果磨磨蹭蹭,玩的時間肯定就短。這樣孩子自然不會通過磨蹭挨罵來獲得陪伴了。
有可能是孩子的專注度不夠。如果他不能專注地坐著,你就要看看孩子的年齡是否能坐那么久。你要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安靜坐著寫半個小時作業是很困難的。如果孩子年齡大了還是坐不住,就要看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呢?比如沒事就叫孩子一聲;不管孩子在干什么,直接就叫孩子吃飯;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打斷孩子等等。如果有這些情況,父母就需要改變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了,你總是打斷他的注意力,時間長了他自然靜不下來了。
也有可能是孩子遇到了困難。他有畏難情緒,磨蹭可以讓他暫時不用面對困難。孩子做作業遇到了困難,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到孩子呢?
比如,我們可以傾聽孩子,理解孩子的害怕和不想面對,你傾聽之后孩子可能就有力量自己處理了。
這是第一點,從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幫助孩子。
第二,一個磨蹭的孩子背后,通常都有一個性急的大人。
你越催他,他越慢,甚至孩子會用磨蹭來被動反抗父母,所以,要想孩子改變,父母首先必須自己改變。
成人要學會慢下來,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是慢慢培養的,孩子在做作業這個地方慢一點沒有關系,你可以在其他地方用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
比如我有個學員,她兒子一年級,很害怕默寫生字。十分鐘的作業,拖到一兩個小時都做不完。
后來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分享,我們孩子學習生字的方法是用身體寫字,比如老師會帶著孩子們用頭扭來扭去寫字,用腳跳來跳去寫字,用鼻子尖寫字等等。
每個孩子都可以出主意想辦法,看看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去寫。孩子們可開心了,恨不能想出越多方法來寫越好。這樣,孩子就是在愉悅的氛圍中全身心學習,一個字他們可能用身體寫了幾十遍,這樣在紙上默寫就非常容易了。
那個學員聽我說了這個以后,她回去以后,就開始用這種游戲的方式帶孩子寫字,孩子越玩越帶勁,寫作業自然不成問題了。
第三,很多孩子不愿意寫作業,是因為不知道寫作業的意義是什么。父母要為孩子構建作業的意義,這樣才有動力去做。
比如,一些父母喜歡說:“你趕快寫,寫完不就完了嗎?”孩子聽到,作業是什么?是任務啊。有誰喜歡日復一日的完成這無聊的任務?
父母說:“為什么這個地方又做錯了?你上課干什么去了?”孩子聽到,作業是什么?是監工啊。監督他學習的,那他能喜歡嗎?
我們要為孩子構建有意義的學習,讓孩子看到作業的意義,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想要去學。
比如,我們孩子學習數字的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和他一起玩這樣的游戲,比如今天是數字4來家做客的日子,我們就要去發現,到底哪些地方有4。
我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這是4,豆豆說:“這個不算。”他伸出一只手說,“手指間有四個縫,這才是真正的4。”
玩起來,你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會觀察,比如豆豆說馬路上的線有4條,一條直行,一條左拐,一條右拐,一條掉頭。
孩子會看到原來我們學習的那些東西不是學著玩的,是真有用的,他自然就會很認真去學。像豆豆,才不到八歲,我們基本上沒有刻意教過他語文數學,但是一年時間,他自己學會了看童話故事,看書的速度比我還快。
他會做生意,賣玩具,賣零食,計算成本和收入,還會將錢分成幾份,一部分存起來,一部分買股票,一部分零花。
這就是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看到學習的用處以后,自然會很感興趣。再比如,幫助孩子找到自己進步的地方,增加孩子的成就感,這樣孩子也會覺得做作業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家長會有一個疑問,就是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有些父母會認為,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陪成習慣就不好了。
其實對于對孩子來說,他要的就是陪伴。
如果你不陪他,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你陪。
我還有一個學員,她家孩子十歲了,媽媽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還是不專心,一會兒干點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弄得媽媽總是忍不住發脾氣。
有一次她和兒子溝通,說:“我真的對你寫作業這件事情很崩潰了,我知道不應該對你發脾氣,可是我看到你寫作業磨蹭,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干干那個,我就忍不住想發脾氣,我現在想到要陪你寫作業都害怕了!”
這是一個面質性我信息對不對?你猜孩子怎么說?孩子過了很久,就說了一句話:“媽媽,能不能不要死盯著我,我一看到你的眼睛,我就慌了,我靜不下來。”
還有一個學員,她的孩子跟她說:“媽媽你坐在我旁邊,不看手機我就安心了。”
孩子們的需要是什么?是媽媽專注的、沒有壓力的陪伴。
你死盯著他的作業,那不是陪伴,是監工;你坐在那里刷手機,那也不是陪伴。好的陪伴是,孩子如果邀請,你可以幫他一起看題目。
如果孩子不需要,你可以在旁邊看看書,做點手工什么的。我兒子就明確跟我說:“媽媽,我喜歡我看書的時候,你在旁邊做手工,那樣我覺得很幸福。”
其實,14歲之前,孩子對權威是非常敬畏的。老師說的話簡直比圣旨還要管事。老師要孩子寫的作業,絕大部分時候孩子都是很愿意去寫的,除非他真的遇到了困難。
所以,父母管孩子作業,并不是真的在管孩子,而是在支持孩子、陪伴孩子。而至于孩子到底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是不是要陪,過程中讓不讓喝水,上廁所等等,這些都不是真正要緊的問題。放下恐懼和焦慮,不要和孩子較勁,辦法自然就想出來了。
第30課作業:
寫作業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一道坎,說一說:
1、你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呢?
先吃零食再寫作業,就這學期開始有些磨蹭。
2、你是怎么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寫作業習慣的呢?他寫作業,我看書或者練字。
或者你遇到了哪些麻煩呢?
只要有一點點打擾,這天的作業就會寫的比較晚。
3、學了這節課你可以做些什么調整呢?
因為有二胎所以只能盡量不要打擾到小孩的學習,觀察孩子背后的需求,愛他、沒有壓力的陪伴他。多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