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下我減肥的起因:疫情在家辦公加上今年春節在家除了吃就是睡,一不小心體重達到了歷史的巔峰(169cm 65kg),看了看稱上的數字,心里一驚,居然放縱自己到這種地步,然后很快忘記了這種震驚又接著重復“豬一般”的生活。我個人比較關注穿搭,喜歡買衣服,但因為體重和身形改變的原因,發現過去還能將就買個大號,但現在一通放縱之后居然漂亮的衣服都買不了了。看上的衣服賣家都會說:“不好意思啊親,您可能穿不上。”經過一系列打擊后,我痛定思痛,決定改變自我,開始減肥。在四處尋找方法時,聽到了同事小柳的減肥勵志故事,她用輕斷食法,兩年時間減掉了40斤。在驚訝的同時我想起之前自己也不是頭一次聽到輕斷食,早在2018年我就聽過輕斷食相關的課程,只是沒當回事,但這次決定好好改變下自己。
輕斷食法通常說的有兩種:5+2和16+8,5+2指的是5天正常吃飯,每周有2天(最好是不連續的2天)時間攝入總熱量不超過500卡,16+8指的是每天在8小時內吃飯,空腹16小時。兩種方法在正常吃飯時段的熱量攝入總值最好不要超過1300卡。經過分析,個人認為16+8更好堅持,5+2的話那兩天有點難熬,所以我最終選擇16+8的方式。在選定輕斷食方式后還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如:需要準備一臺體脂稱(我的體脂稱買的早,PICOOC的),一把測量體圍的皮尺,還要選擇一個記錄卡路里的APP,常見的記錄食物卡路里的APP有薄荷、食物庫、keep等。我是Keep會員,本著嫌分散記錄信息麻煩的原則,我統一在keep記錄自己的食物攝入情況,此外健康數據等也是在Keep記錄。
體脂稱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有朋友問我什么體脂稱測量準,我覺得這個不重要,因為你一直參考的一臺體脂稱,只需要關注它的變化趨勢就可以了,沒必要關心具體是多少。
為什么要用APP記錄呢?使用APP記錄的好處在于,堅持了一段時間記錄飲食,你就意識到自己為什么會胖的原因,我發現自己平日里每一頓飯都卡路里超標,脂肪超標,碳水超標,然后通過逐步調整飲食結構逐步將每頓攝入的卡路里降了下來,從以前的重油重肉調整為輕食,突然發現生菜伴著油醋汁或者千島醬還是蠻好吃的。
現在來說一下我的感受,有人說餓肚子這個事情很難熬,我的回答:“是的”。第一天的時候,晚上臨睡前很餓,我喝了好多水來充饑,晚上做夢都夢到不是在找飯店就是在飯店吃飯,一晚上都是夢到吃的。第二天沒有第一天那么餓了,也再沒有夢到“吃相關”。接下來的幾天我都堅持每天16小時空腹,一周后瘦了5斤(體圍沒變),初見成效的我更加堅定了減肥的決心,然而很快就到了平臺期,下降到6斤的時候體重不變了,體圍也沒有變化。我查了資料,也咨詢了同事小柳,她說只要堅持下去還會繼續下降。為了讓體重繼續下降,我增加了運動。晚上Keep有難度不同的燃脂運動直播,比錄播的更加有意思一點,于是我穿插著一周運動三次左右,體重再次下降,但是下降的沒有第一周那么快。第三周趕上了出差,出差后晚上總是被同事拉去吃晚飯,而且吃的是火鍋,每次吃到好晚,自己吃得好有負罪感。同事給了我一袋辣木粉,說是可以阻隔油的吸收,心里負罪感少了好多。出差一周回來稱體重,只漲了1斤,萬幸!接著繼續輕斷食,中午的時候選擇餐食多半是會點輕食外賣,其他外賣好些油確實不太好。晚上堅持空腹一周后體重下降2斤,體脂率下降0.8%。此時我遇到一個新問題,減脂的方法找到了,但是減內臟脂肪的方法還沒有找到,體脂率一直在緩慢下降,但是內臟脂肪指數一直是6,查了好多資料,通常都是說要注意飲食結構,注意量,外加運動,所以決定堅持吃輕食外加堅持16+8輕斷食。朋友提醒我說單純的餓會降低代謝,最后把自己養成了易胖體質,然后我開始注意代謝率,代謝率指標有下降時我就運動,這樣代謝又會提升。
截止我今天寫下這篇稿,我已經輕斷食1個月了,中間也有幾次放縱(一個月中有大約5次晚上吃了重口的火鍋,吃烤肉),總的來講減重7斤多,內臟脂肪也從6降到了5,體脂率從33.3%降至31.3%,儲肌能力從2.0提高到了3.0,腰圍減少4cm,臀圍減少3cm,腿圍減少了2cm。我還會繼續堅持,目標是減重20斤。
實施輕斷食的其他好處,這個是我額外發現的,實施之前我的睡眠不太好,經常會在凌晨2、3點或者3、4點的時間自然醒,然后熬到5點繼續睡,睡眠會分節,實施輕斷食后我就再也沒有半夜醒過了,可以一覺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