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辦公樓,使用期限已超20年了,是老式教學樓的模樣。這附近有許多古老的建筑,準確的說是被劃入城市規劃地圖,在拆遷中被喊停了的殘缺建筑。而這棟樓的門窗、墻壁、書柜更是烙著斑駁的歲月痕跡。
大門外是一條單行道,人總是走的很慢,車卻總是開的很快,正午,總有婆婆坐在樹下的長椅搖著蒲扇拉家常。在樓上辦公很難聽見車的鳴笛聲,卻經常聽見小商販的吆喝聲“麥芽糖啊麥芽糖”,極具代表性的、瓷碗瓷勺相撞的清脆的魚丸送到的聲音......還有時刻可以聽見的手指與鍵盤撞擊的聲音、女職員的高跟鞋有節奏的噠噠噠。
單行道上是極具城市特色的榕樹,下了幾場大雨之后,樹干密密匝匝的冒著翠色的葉子。過一棵樹蔭的距離,是幾坎不被城市腳步影響的、依舊保留自己風格的小食店。在原辦公樓辦公的時候,下班過天橋時總會慫恿阿妹折返吃老成都的涼皮,阿妹是個意志非常堅定的人,說好吃涼皮到店后果真只點涼皮。而我,卻總是對著菜單發愁:這個吧還是那個吧。這塊地的周邊沒有涼皮,只有地方特色的鍋邊、撈化、南方特色的餃子店。因我飲食習慣與大眾不同,我只覺得在餐館,用豬骨熬出的湯底代替工業味精做調劑就是美味。
一樓大堂有一只有了年紀的中華田園犬,前不久剛下了崽,這棟樓的人對它們歡喜得不得了。人們用完餐總會帶點殘羹俯身放置在狗碗里,更有甚者,自己吃素菜留著大葷給狗兒們吃,所以它總是不愁吃。一樓的保安,總是用方言跟狗兒們說話。
二樓,新搬來的公司因為不滿意年歲留下的痕跡,花了時間對墻壁、門窗進行刷新,又添置了不少花草。這個季節更迭卻不表現在植物上的地方,這些綠油油的觀賞花給這棟老辦公樓添了春意。
臺風刮后,幾只花斑野貓頻繁出現在倉庫,和時刻被寵的家貓相比,它們相對瘦小了許多。秋意湛湛,有大膽點的貓,總是踱著步在窗前,輕輕地叫喚。若有秋風,那貓的毛便是倒著向人的。
由二樓的露臺望向晉安河。有鳥掠過枝椏,金黃色的葉子無聲息地掉在了晉安河面上,河面泛起了漣漪,大面積的落葉在河面旋轉著,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圈。秋風輕輕地吹, 葉子似乎是掉不完的, 周邊都是黛色的樹木, 只它一棵在秋天里不管不顧的把樹葉變了顏色。黃綠參差 ,黃色的率先下水, 綠色的等風再吹吹,不牢固的吧就先下河了, 牢固點的就慢慢等著。冬風吹起的時候這顆樹已無葉子了,等來年再吐新芽 , 然后年復一年地重復著。
這棟樓合計6層,每層都盤踞一個或大或小的公司。識或不識,但在樓道中碰面,點頭微笑是必須的。這樣一來二去,漸漸地就熟識起來了,東家夸西家今天的裙子襯皮膚顯氣質,西家夸北家氣色好,南家和西家還能約下班逛街吃飯。這在職場行走的人,總不缺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不僅溝通能力好,娛樂精神也是可以打高分。
天走成周,周變成月......這棟悲喜輪流走的老式辦公樓又開始聽新進人群的悲歡喜怒。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