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笑來的文章總有一種振聾發聵的感覺,很多道理,都在那里,很簡單,但是我們思考的深度,卻總總是不夠,或者是忽略掉。
就比如這個道理-滿足他的需求了嗎?是很多問題的本質,但是我們卻總是忽略掉。
? ? ? ? ? ? ? ? 01成交的本質
之前上了一門課《總裁成交思維》,里面就提到了,成交的本質是什么,其實就是滿足他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生理需求:衣食住行
心里需求:尊重、贊美、安全感、關注、認可、崇拜、愛與被愛、存在感、自信等等
所以呢,如果要更好的去成交,那就需要去發現他人的需求、創造需求、滿足他人需求,而不是從你的產品的本身的特點去做推薦,而是要從如何滿足他人的需求的這個角度去做推薦,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成交,不是僅限于產品這個領域,人生無處不成交,很多時候你要去說服別人,你要與其他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時候,都要去換位思考。
滿足他人需求的同時,其實自己的需求也就得到了滿足。
? ? ? ? ? ? ? ?02營銷的本質
營銷的本質不就是如何更好地滿足他人需求嗎?這是一個最根本最基礎的一個道理。但很多時候,相關的從業者總是在前行中迷失了這個方向,迷失了對營銷本質的理解,經常陷于一種自high的一種營銷模式中。
包括很多廣告人,也是一樣,他們總是追逐如何在各類的廣告大賽中獲獎,總是陷入在自我的欣賞和陶醉之中。當客戶有些反饋的時候,總會暗罵客戶太土太傻太無知。其實判斷一個好作品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是否真的能打動消費者,能滿足他的某種需求
? ? ? ? ? ? ? ? ? 03親子教育
昨天早上聽了曹桂云教練關于非暴力溝通的分享,感觸很多。
原來在親子教育中,是否滿足他的需求,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原則方法。
原來知道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不能自上而下,要平視,用于孩子們去平等的溝通,但這還不夠,我們更應該通過一些表象去探尋孩子的內在需求。通過行為去理解看不見的內在需要。
大人需要時刻去覺察,意識到我們的真正的需要。需要是看不見的。行為由內在需要來驅動。當我們的需要無法得到尊重時,就開始生氣、發火、甚至咆哮。完全忘記真實需要。
我們需要時刻看到人的行為下的那個需要,糾正孩子行為的同時,是否同理到孩子的感受
需要沒有對與錯,需要和需要滿足的策略不一樣。看到需要,就策略部分達成共識。
七把鑰匙:
建立高品質鏈接,
最后由衷地給予
做目標明確的家長 ,
認清育兒的初衷;
讓我們的行為符合目標,
讓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
?
04決定我們自身價格的根本因素
笑來本周的文章提到—什么是決定我們自身時間價格的核心因素?
很多人會想到,要提高自身的價值,但這不是根本的因素,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是—需求。
需求決定價格,
所以呢,就需要我們去思考以下的問題。
1. 他(公司)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2. 我是那個能夠滿足他需求的人嗎?
3. 如果我能,有沒有可能成為必需?
4. 如果我不能,我怎樣才能?
5. 有必要一定由我去滿足這個需求嗎?
……
滿足他人需求了嗎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卻少有人認真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的,都是一不小心就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