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
實際上,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本書的目的就在于通過了解意志力運作的生理和心理機制,從而達到提高控制自己能力的目的。
其次,要了解如何提高“自控力”
關于如何提高自控力的問題,作者認為要提高自控力,最有效的方法在于弄清楚自己如何失控,以及為何失控。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最后,我們要了解如何運用本書。
作為讀者,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運用這本書。
一是從概念層面,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意志力在生活中的運作方式。
二是從實際操作層面,作者提供了一些意志力實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預留充足的時間來嘗試這些實際策略,慢慢吸收并不斷反思。
知行合一,才是最好的閱讀姿勢。
意志力的本質
意志力就是要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
我要做
今日事今日畢,包括我想要的,做了之后對生活有好處的,但因為拖延而沒有做的事情。即使并非心甘情愿,意志力也會逼迫你去完成。這是每個拖延癥患者所欠缺的力量。
我不要
這意味著能夠對生活中的一些頑固習慣或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說不”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抵制誘惑,抵制來自于香煙、清倉甩賣甚至是約不約的誘惑。“我不要”正是這樣傲嬌的存在,給予我們“說不”的力量。
我想要
我想要”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在聲音,是不需要逼迫、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這個挑戰囊括我們想要集中精力完成的長遠目標,以及當下最有可能妨礙目標實現的渴望。
要提升意志力、自控力,除了要學會駕馭這三種力量之外,還需要平衡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在不同的情境下,要能夠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別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為了主要矛盾而暫時放掉次要矛盾,為了長遠目標而犧牲眼前利益。
意志力的神經學原理
意志力并不是虛無縹緲的天外來物,而是與大腦前額皮質密切相關。前額皮質位于額頭和眼睛后的神經區,斯坦福大學的神經學家羅伯特·薩博斯基認為,其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
另一個角度來看,是自控力的生理基礎,讓我們的“自控力提高之旅”成為可能。自控力的生理基礎決定了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行動來改造它。我們大腦中的前額皮質,其實就像肌肉一樣,大腦只有多加訓練,才能擁有更好的控制自我的能力。
兩個自我導致的問題
人類除了擁有自控力外,還具有自我意識——即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做此事的原因。
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很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多數情況下,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選擇行為,而是在無意識地進行選擇。比如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走路先邁哪一只腳等,這些日常瑣事都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的決定其實都是受到原始本能的驅使。
兩個自我即理智的自我和沖動的自我。
一個是深謀遠慮的自我,它是一個自控系統,告訴我們應該做什么(what we should do),這樣的自我所做的選擇是理智、有遠見的。
另一個是喜歡享樂、信奉生命苦短應該及時行樂的自我,這樣的自我所做的選擇大多都是趨利避害的。
意志力挑戰就是兩種自我的對抗,是原始本能和自控系統之間的抗衡。在這種一抗衡中,一方會打敗另一方,決定放棄的一方并沒有錯,只是雙方覺得重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剖析兩個自我,在意志力挑戰中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一味反抗。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在何種時刻需要意志力的出場,意識到此刻自己正在做出選擇,認識到自己的種種沖動(比如暴飲暴食的沖動,熬夜的沖動,想罵客戶的沖動等等)。認識自己,這就是意志力的第一法則。
訓練大腦,增強意志力
通過加強大腦訓練,可以達到增強意志力的目的。比如,通過布滿“陷阱”的方式(在抽屜里放包香煙、在跑步機旁放一袋薯片等)訓練自己克服欲望的沖動;通過冥想的方式提升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克服沖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
我們并不需要像出家人一樣花上大半輩子打坐冥想,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冥想訓練,增多大腦中的灰質、提升自我意識,讓更多的血液流進前額皮質,像訓練時讓更多的血液流進肌肉一樣。另外,冥想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