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宦官專權,吏治腐敗,文官勢力根深蒂固,大明殘破不堪,岌岌可危,這一年16歲的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從明熹宗手中接得皇位。
看到這殘破不堪的江山,年少的朱由檢暗下決心定要做那中興之皇,要使明朝重回巔峰,讓百姓豐衣足食,有屋可居,將貪官污吏都繩之于法,割皮實草,拔宦官實力,讓他們知道誰是他們的主子。
懷著這樣的心態(tài),朱由檢開啟了他的中興之路,繼位三個月之后,他便用鐵血手段拔除了魏忠賢及其宦官勢力,讓朝廷上下勵志為之一清,萬事萬物都有其利弊,宦官勢力的拔除,讓文官勢力急劇膨脹,但是相比于優(yōu)點,弊端足可以容忍,勤勉的崇禎皇帝拿出畢生精力來應對明朝的種種弊端,宦官拔除啦,文官問題也要處理,在其后的十幾年間,崇禎皇帝更換了三十幾個宰相,但是杯水車薪,急于求成并且多疑的個性領他將文官問題越弄越糟。
雖然朝廷內(nèi)部一團糟,但是再千里之外的邊境之上,明長城屹立不倒,長城外滿清正在迅速崛起,崇禎皇帝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運用大將袁崇煥為將,緊緊守住了明朝的國門,沒有讓滿清多一寸土,一分地,被稱之為大明長城,炮火所過,打死北騎無算;并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號哭奔去。炸傷不可一世,未嘗一敗的努爾哈赤,并導致其重傷不治身亡,為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再增添了一恨,悍猛八旗聽見袁崇煥的名字只能嘆息搖頭,更畏懼他的紅夷大炮,正因為袁崇煥太勇猛讓滿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只有使出詭計在京城放出謠言袁崇煥要反,民眾深信不疑,手握重兵,再加上謠言滿天飛,由不得崇禎皇帝不信,只有召回袁崇煥,處以凌遲之刑,民眾深信謠言,食其肉,重金買之,崇禎皇帝這是自毀長城,要不然也不會有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滿清還只是在山海關外徘徊。
崇禎皇帝執(zhí)政時期國內(nèi)天災不斷,人禍不絕,導致百姓食不果腹,頭無片瓦,民眾無路可走只有反了,各地反賊源源不斷,張獻忠李自成等農(nóng)民起義聲勢浩大,崇禎皇帝派重兵圍剿,但是反賊狡詐,難以剿滅,最后李自成提出“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一口號深深符合了老百姓的內(nèi)心需求,支持者成千上萬,民心所向,最終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堅守著明成祖朱棣的遺詔“天子守國門”,不甘心做那偏愛一隅的亡國之君,沒有逃亡,為了后宮不受凌辱,手提三尺青鋼,在后宮中痛苦的劈砍,麻木不堪之時,一聲父皇驚醒了他,這是他的長女呀,手中的劍遲遲不肯落下,空中的手抖動不止,但是反賊的廝殺聲近在咫尺,父皇對不起你,為什么要投生在帝王家,下輩子投生個好人家吧,說完看了下去,長公主手臂一擋,玉臂應聲而落,崇禎皇帝低頭一看,大叫一聲,發(fā)瘋似的跑向煤山。
煤山之上,崇禎皇帝久久的佇立著,看著反賊攻入皇宮,自己呆了多年的地方就這么毀了,就任由他們肆意的踩踏,不由得留下了兩滴熱淚,“諸位先皇,由檢不孝,由檢無能,由檢斷送了我大明,由檢愧對諸位”想了想自己繼位以來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不敢有一絲懈怠,但是雖無亡國之才,卻有亡國之運,自己對不起以往諸位皇帝,對不起自己的后宮,罷了,以發(fā)掩面吊死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