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很多人想過上從容不迫的生活,為了達到目標,他們走向了一條路,時間管理。這條路走了將近一個世紀,他們發現,此路不通。他們差點絕望,但是慶幸的是,在走這條路的時候,他們發現了另一條路,自我管理。而這條路是走得通的,他們也因此慢慢地過上了從容不迫的生活。
為什么時間管理此路不通?
在剛開始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人們會憑經驗,把要做的事情都會寫進便利貼,備忘錄。然后當天每完成一件就打一個勾。他們堅持了好久,發現這并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方法沒什么效果。聰明的人們開始想,如果我把事件規定一個時間內完成,那又會如何呢?于是他開始編制日程單,每天按日程開始工作,但后來發現,人的現實生活,很難像日程那樣規定執行,例如,與人相互協調的事情,會受到對方的時間的影響,沒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件事;與事務相關的事情,如果太繁瑣了,大腦會在完成一定事情之后就做不下去,比較大腦只是一塊肌肉,用久了也會累啊。
于是第二代時間管理繼續變革,人們開始給這些事情分個輕重緩急,然后著手在重急的事情上。結果他們發現,他們每天都在處理重要緊急的事情上,就像一個消防隊員,剛剛撲滅了這件緊急事,休息一下就要去處理另外的重要緊急事件。他們依然過不了從容不迫的人生。
他們絕望地得出,人們不可能通過管理自己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事來達到從容不迫的生活。
想清楚此路不通之后,有些人放棄了,還有些人開始記錄自己的時間,用在了哪些地方,我們稱這種人為時間記錄者,時間記錄者發現,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某一類事務上,我們就能收獲這類事務相關的經驗跟技能。如果我們時間放在事務上而注意力不放進去,我們依然沒有任何收獲,所以我們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而不是自己的時間。以此類推,我們要想過上從容不迫的生活,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能讓自己從容不迫的事情上。于是,自我管理理論呼之欲出,我們要多做第二類事務,從而讓自己從容不迫起來。
什么是第二類事務呢?
第二類事務是指重要不緊急的事,打個比方,健身。又如。。。我們可以通過做這些事,讓自己從容不迫起來。于是,自我管理的理論開始了。
如何做好第二類事務呢?就是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克制自己不去玩那些有趣的事,或者無意義的事情,集中精力去做那些對自己重要而目前不緊急的事情。如果以前沒有這個習慣的話,我建議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事情做起來,讓自己培養做重要不緊急的習慣,再逐漸增加。例如我現在堅持寫作,也是讓自己培養這種思維。之所以我們要從簡單的重要的事情做起,是因為大腦沒辦法一下子調節很多東西,它只能是慢慢改過來。等你每天逐漸做一兩件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時,你的人生慢慢就會變了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