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主動離開舒適區,才能令自己更強大”
不管這是一句雞湯還是一句行動派,這句話最近聽得太多,以致于無論聽到還是看到都麻木無感了。
人其實是趨利避害的動物,當然會不自覺的選擇讓自己熟悉的環境、熟練的行為、熟悉的事情,讓自己舒適的同時,也讓自己不再進步。
你可以找到一萬個理由留在舒適區,還美名其曰:做自己,然而,舒適區不是做自己,它是海洛因,讓你上癮、讓你沉溺,就算有一天,它雖已不再舒適,你卻失去了離開它的能力了。
01
前幾天帶著孩子去附近的溫泉泡澡,在餐廳用餐時,意外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前同事,一家四口,
我有些驚訝同事的變化,雖然穿著寬大的外袍,也看得出大概比我上次見到她胖了至少有五公斤的樣子,手上牽著才不過三歲的小女兒向我熱情的打招呼,
我和她聊起了近況,
原來,自從小女兒出生,她便離職在家帶孩子,想來是可以理解的,大女兒小學,小女兒年幼,請個阿姨真不如自己在家料理。
聊了不多一會,孩子們吵鬧著要下水了,我們約好換了泳衣再泡池里再聊。
泡池里除了水的顏色再無可以遮掩之物,
前同事有些不好意思的笑著說,現在真是胖死了,我也微笑不語,只是重新更正了剛才的猜測,她應該比以前胖了十公斤左右。
我說“小女兒到秋天可以上幼兒園了,你輕松了,也可以出來找點事情做做了。”
“那哪行啊,大女兒馬上上初中了,正是關鍵時期,唉,我真是一刻都離不開家了”她幾乎不加思索說道。
我有些愕然,且不說,我很清楚她老公的收入一般,一個人養四口人有些辛苦,只說作為女人的她自己,長年閑賦在家,大概是習慣了這個舒適區,不想或者不敢離開了,于是早早為自己準備好了理由。
02
還認識一位阿姨,平時十分節儉,待人也和善,那些年的農村婦女只在家做做家務、帶帶孩子真是很正常的事,況且她家有三個孩子,一家五口人。
后來我聽說,阿姨曾經在縣城糧食局有份穩定的工作,可因為有個弟弟當年逃亡去了臺灣,再無音訊,連累著阿姨丟了工作,只好閑賦在家,平時收拾家務,縫縫補補。
一家五口人靠著叔叔一個人的工資過得真是有些辛苦的,叔叔為了改善生活,自己做家具、桌子、沙發等木制品,
甚至在自己家的小院打了小小的一口井,只差一塊小小田地,就能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了,但在城里寸士寸金,這是奢望了。
聽說叔叔因為做得一手好菜還承包過單位的食堂,當年做的紅紅火火,阿姨也到食堂幫廚,幾日之后卻不干了,依然回家洗洗縫縫,
據說是與叔叔及食堂工人發生爭執,賭氣不干了;
鄰居們都知道她家有些困難,也曾給當時還年輕的她介紹過幾份工作給她做,都是一樣的結果,沒做幾天就回來了,
理由各種各樣,有人不好相處、工錢開得太少不劃算、還要回家管孩子等等。
漸漸的阿姨年齡也大了,常年在城里也比不上農村人的體力精力,再沒人給她介紹事情做了,便一直在家直到孫兒們陸續出生,她依然只是洗洗縫縫。
是的,只是洗洗縫縫,不是帶孫兒。
呆在舒適區太長時間,一開始是不愿離開,后來是不敢離開,再后來是沒有能力離開了。
03
一個遠房侄女兒,上高中時,高二開始分班,因為成績不錯,被分到了快班,
然,這件令許多人自豪的事卻令侄女兒痛苦萬分,她說聽不懂老師講什么,希望我老公幫忙去和老師說說調回原來的慢班,
我驚訝之余問她,你想好了嗎?別人進快班找關系,現在你卻要找關系去慢班?
侄女十分堅定,我卻希望她能多考慮一個星期。
然,侄女等不及了,自己去和老師說,果然如愿,次日就調回了原來的班級。
我表示婉惜的同時也表示了理解,也許侄女期待原來的自信可以給她帶來一個好成績,
可惜,末能如愿,兩年之后高考,侄女所在學校考的還不錯,侄女的分數卻不及二本線(差10分左右),
然,她已是所在班級考分排名第二的人了,
后來,部分二本院校降分,侄女勉強讀了二本,專業卻不如人意。
不知多年后,侄女會否從這件事中醒悟過這個深刻的人生道理,唯有勇敢的離開舒適區,直面挑戰,我們才有可能在面對更大人生難題的時候具有適應的能力。
04
因為從長期來看,做不那么舒服的事情可能會帶來長期價值;
而從過程來看,不舒服不適應只是暫時的,當遇到不懂不會時,如果我們愿意死磕自己一下,這個不適應可能會很快過去,必竟快慢班差別再大也不過是同樣的學習內容;
當然,從最后的機會來看,主動選擇離開舒適區最終增加了自己選擇的機會;最后,它還可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舒適區是海洛因,很容易讓你上癮,記得一定要自動脫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