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說看著玩玩,千萬不要對號入座。假使不幸被描述得很像,請鎮定的假裝沒有看見。。。
鐵鍋兒,不僅僅是一種炒菜的鍋子,也是一個人的名字,小名。據說取這個名字,是鐵鍋兒的爺爺定下來的,說是這樣夠硬,孩子好養。自從祖上在城北根兒掙下了間小屋,傳下來到現在也算是有了祖屋的人家了。到了他爺爺這輩,已經不再出船打魚了。到了他爸爸這輩,已經進得官衙,謀得一份保安的美差,可以勉勉強強養活全家了。
鐵鍋兒是在時常出去打短工的媽媽嘮嘮叨叨聲中長大的。媽媽過慣了窮苦日子,時時念叨,這年頭,沒點本事,掙錢不容易,要省著點花。奈何鐵鍋兒心存志遠高,滿腦子的遠大理想,每每媽媽啰啰嗦嗦的時候,總是信誓旦旦的發狠,我一定會出人頭地。
鐵鍋兒自小確實也就有點要飛黃騰達的意思,人家是匆匆寫完作業巷里巷外玩耍,就他有事沒事的往書店跑,苦于沒錢買書,就只能天天往書店跑蹭書看。一開始的時候躲在書架后面避開工作人員的目光,偷偷看書,被發現后總是被工作人員搶下書再加送個白眼,每每這時,鐵鍋兒的臉總是漲得紅彤彤的,低著頭小聲道歉,我就翻翻,不小心看得入迷了。然后心里恨恨的:總有一天,我要買下你們書店,讓你們做我的員工。
就這樣在郵政地下書店和新華書店間來回穿插,小聰明的以為隔天不來人家就會記不得他了。哪曉得書店的工作人員對這個與年齡不稱的讀者印象特深,進門就記住了。被驅得沒得辦法,鐵鍋兒時不時的在書店門口轉悠,一旦書店人流大了,立刻泥鰍一樣鉆進人群,擠進書店,如饑似渴的偷看圖書。
年少的鐵鍋兒終于讀到一本可以讓自己滿意的書——《三國演義》,盡管跟他的年齡極不相稱,他還是津津有味的偷著讀了一遍又一遍,心里發狠,一定要成為曹操那樣的梟雄。
后來就因為一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跟所有的人說自己從此改名叫驥才,心道老馬尚且志存千里,我怎么能連馬都不如呢?因為不懂改名得居委會開證明然后去派出所辦理的程序,所以,鐵鍋兒即便自己堅持改了自己的名,卻也只是非正式的喊著,不過,自從自個兒改了個驥才的名字,那臉,到真的越來越長,越長越像馬臉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