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期,吏制敗壞,貪腐之風愈來愈盛,貪官隊伍不斷壯大。除了眾所周知的大貪官和珅,還有一個貪官也很有名,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組團貪污的甘肅冒賑案主角王亶望。
王亶望落馬后,閩浙總督陳輝祖奉命查抄王亶望在浙江的家產(chǎn)。有趣的是,這個陳輝祖比王亶望更加貪婪。他在抄家過程中,面對王亶望家里堆積如山的珠寶玉器、古玩字畫,一時難以把持,自作聰明的玩了一招偷龍轉(zhuǎn)鳳的伎倆,當然他最后也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冒賑案首犯王亶望伏法,閩浙總督陳輝祖奉命查抄王亶望在浙江的家產(chǎn)。抄家這個活,一般多少是有些“油水”的,這也是官場潛規(guī)則。陳輝祖為官多年,深諳其中之道,只不過這一次,陳輝祖把“油水”搞大了。
在抄家過程中,陳輝祖發(fā)現(xiàn),王亶望這個巨貪的家產(chǎn)中有白銀一百萬兩,如果再加上他收藏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商鋪地契等,折合白銀居然高達三百多萬兩。
三百多萬兩的概念是什么呢?當時乾隆朝國家全年總收入是三千多萬兩,而王亶望一人的家產(chǎn)相當于國家全年總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如果是合法所得,王亶望妥妥的就是全國首富。
面對如此巨額的財產(chǎn),陳輝祖的哈喇子流了滿地,尤其是那些黃金和珠寶,差點閃瞎了陳輝祖的雙眼。在貪婪這個惡魔的驅(qū)使之下,他把罪惡之手伸向了這批贓物。
陳輝祖以低于當時市場金銀兌換比例的價格,把黃金兌換成了白銀,并把一些名貴的奇珍異寶、古玩字畫據(jù)為己有。為了掩人耳目,陳輝祖去市面上買了一些廉價的珠寶字畫混入贓物中,然后將所有抄家所得裝車押送進京。
陳輝祖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好,他自認為能瞞天過海,順利中飽私囊。可惜他忽略了一個人,這個人和他一樣“貪婪”,但這個人的貪婪是非常有品位的“貪婪”,他就是當朝天子乾隆。
乾隆歷來對貪官的家產(chǎn)非常看重,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乾隆非常喜歡抄家,尤其喜歡抄貪官的家,因為貪官家總會藏著很多稀世珍寶。
王亶望的抄家財產(chǎn)被押送到北京以后,乾隆親自開箱檢視。但是當這些財產(chǎn)被一箱一箱的打開之后,乾隆大失所望。看來看去都不過是一些普通的金銀珠寶,沒什么稀奇玩意兒。
乾隆南巡的時候曾經(jīng)光顧過王亶望的家,他對王亶望家的陳設擺件印象非常深刻,很多都是珍寶古玩。按照乾隆對王亶望這批抄家財產(chǎn)的評估,里面應該有不少價值不菲的寶物。
而且乾隆清楚地記得,在他七十大壽的時候,王亶望進獻過一批珍寶玉器,乾隆當時看了愛不釋手,每一件都非常喜歡,但乾隆也不好意思吃相太難看,畢竟老祖宗有規(guī)矩(大臣進獻的貢品不能全收,要退回去幾件),于是,乾隆挑了幾件依依不舍地還給了王亶望。
乾隆是個古玩鑒賞行家,他對退回去的那幾件珍寶記憶猶新,因此,當王亶望的家產(chǎn)一進京,乾隆就迫不及待的開箱檢視,但找來找去,卻沒有找到那幾件珍寶。
乾隆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馬上聯(lián)想到有人在這批抄家的家產(chǎn)中做了手腳。
乾隆非常生氣,居然有人如此膽大包天。于是命人將抄家底冊拿來和這批押送進京的財產(chǎn)一一核對。一核對之下,果然發(fā)現(xiàn)了大問題,這批押送進京的家產(chǎn)和當時浙江上報的抄家登記底冊完全不符,其中的出入非常大。
原來賬本上那些非常名貴的玉瓶、玉山子、金葉等都不見了,而是多出了一些上面沒有記載的普通珠寶。黃金的數(shù)量更是差的只剩下個位數(shù)零頭,顯然有人偷梁換柱動了這批抄家財產(chǎn)。
甘肅冒賑案剛剛塵埃落定,甘肅一省官員幾乎全部落馬,犯案人員殺的殺,發(fā)配的發(fā)配,乾隆本以為舉國官員會引以為戒,至少貪腐之風會有所收斂,沒想到抄貪官的家還抄出一個案中案。
乾隆震怒之余派阿桂前往浙江查辦此案,阿桂素來以能替乾隆辦事聞名,他很快查明,將這批抄家財產(chǎn)偷龍轉(zhuǎn)鳳的正是閩浙總督陳輝祖,又一個封疆大吏落馬。
陳輝祖和王亶望一樣,都是官二代,而且是清官的官二代,不過陳輝祖更牛一些,他是大清宰相陳大受之子。
陳大受歷任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六部的部長做過三個,而且是最肥的三個。在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的時候,升任協(xié)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相當于宰相),地位顯赫一時。
陳輝祖頂著老子的光環(huán)進入官場,一出道就任戶部員外郎,后又遷郎中、軍機處行走,歷任陳州知府、安徽布政使、廣西巡撫、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河南巡撫、河東河道總督、江南河道總督、閩浙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統(tǒng)管福建、浙江、臺灣三省軍民政務)兼浙江巡撫等要職。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案子,也許陳輝祖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閩浙總督的位子上再干幾年,就可以光榮退休了,好歹也可以保住他老爹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清官世家的名聲。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根正苗紅的官二代,最終還是沒能抵住誘惑,將貪婪之手伸向了貪官的家產(chǎn),最終自己也變成了一個貪官。陳輝祖被判斬監(jiān)侯,后被賜自盡,并查抄全部家產(chǎn)。
在甘肅冒賑案中,陳輝祖的弟弟陳嚴祖已經(jīng)被處死刑,但陳輝祖并未引以為戒,在甘肅冒賑案所有涉案官員被嚴厲查處以后,他竟然還敢調(diào)換首犯家產(chǎn)。不知道他是弱智的無知者無畏,還是膽大包天心存僥幸,又或者他對貪污早已習以為常,這不過是又一次的河邊行走而已。但不巧的是這次他撞在了乾隆的槍口上,他調(diào)換了乾隆心心念念的那幾件貢品,最終落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