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美味回想

隨著一天天地暖和起來,久居室內的我才真正感覺到春天來了!今年不能像往年那樣外出挖野菜,就寫一寫童年記憶中的美味解解饞吧。

每年一開春,田地里最先長出來的是薺菜,別等到它抽桿開花時就去挖來,是比較嫩的時候。薺菜的吃法常常是炒雞蛋,或者做餡包餃子,雖簡單卻充滿了清香味,是魚肉之類所不能比的。薺菜到現在也是大家能經常吃到的,超市里也能買到薺菜餡的餃子,市場上也能買到老太太挖來洗凈擇好的薺菜。

薺菜

但是還有些野菜是這個時代的人不細吃的,或者說年輕人都不一定認識了。那便是田埂旁常見的灰灰菜、銀灰菜、銀銀菜和掃帚苗,記得小時候常喝到媽媽用它們做成的野菜雞蛋湯,雞蛋還是自家養的雞下的。若要辨認的話,灰灰菜葉子上帶些紅色,上面有些灰粉;銀灰菜的綠葉上帶些銀灰粉;銀銀菜就不帶灰粉了。而掃帚苗常常一長就是一大蓬,雖然名字聽上去吃不得,因為它長老了后可被用來扎成掃帚而得名,但在春天它蓬勃生長的時候掐下枝頂的嫩葉,做出湯菜來也是清淡可口的美味。


灰灰菜


銀灰菜


銀銀菜


掃帚苗

還有現在賣得比較貴的香椿芽,也是一種奇香美味。記得小時候我家的自留地里長出了一棵小香椿樹,孤零零地在田地一頭,爸媽發現后鋤草施肥耕地從來都是小心地繞開它,讓它長高長大了。每到春天,媽媽會喜滋滋地掐回小把的香椿芽炒雞蛋吃。這是我最早關于香椿的美食接觸。


香椿

當然,有一樣在臨沂這邊叫做馬蜇菜(諧音)的食物應該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吧。我老家是魯西南,我們那邊叫做馬蜂菜。我家后面有一片地,每年春天會發出許多的馬蜂菜,直到最近幾年種上了蘆筍,在寬寬的地壟里仍會長出不少馬蜂菜。我媽除草后一并帶回來喂羊吃之前,會先把馬蜂菜挑出來,洗凈切碎拌上摻了雞蛋和鹽的面,放到籠屜上蒸熟出來,再澆上蒜泥,淋上香油一拌,十分好吃,那個美味現在回想起來也挺饞人的!后來在這邊飯店里也點過涼拌馬蜇菜,卻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吃。后來知道了它學名馬齒莧。


馬蜇菜 馬蜂菜 馬齒莧

說到馬蜂菜蒸著吃,就不能不提一提樹上的美味了。春天的美味不只長在泥土中,還長在高大的樹上。榆樹上的榆錢,槐樹上的槐花,采摘初發時的嫩花芽下來洗凈拌上雞蛋面糊,或蒸或煎或者做成餅子,也是別有韻味。哪怕像我們小孩子最簡單的吃法——爬到樹上把榆錢或者槐花從枝條上捋下來直接填到嘴里,也是滿口的甜香味。


說到這里,我又想到了桑葚。桑樹上結滿桑葚果的時候,小孩子們更是個個都成了爬樹大王。還記得繞著村子的引水渠兩邊,隔不遠就有一兩棵桑葚樹。離我家最近的一棵有合抱粗,結的桑葚果成熟后是紫紅色的。我曾爬到那棵大桑樹上吃得滿嘴都是紫色。還有一種桑樹結的是白色果,成熟了也是白色,吃起來好像更甜。


桑椹

八十年代實行包干到戶后,每家分到的田地大部分是定期流動抓鬮的,但家家戶戶都有一兩塊自留地是不動的,往往靠近村邊。那時的農家主要還是過自給自足的生活,往往把離家最近的那塊自留地當做菜園子,長年不變動。稱為園子,其實也沒有圍墻籬笆什么的,有也是為了防羊進來啃食。那時很少有人為買菜而趕集,自家園子里什么菜都種,基本上能滿足需求。甚至還常常會見到一叢叢的甘蔗,那絕對是家里有孩子的人家種的。


紅甘蔗

我小時候常在飯時到來前被媽媽差遣到菜園子里摘菜,或是一兜青椒,或是兩只西葫蘆,或是三根茄子,或是幾根黃瓜,或是一把豆角……這些青菜或熱炒或涼拌,都是飯桌上的常見菜肴。有時也會提著籃子去割上半籃子韭菜,回來洗凈剁碎打上雞蛋包餃子吃,是比現在超市里的速凍餃子更為鮮美的食物。韭菜也不必種太多,兩小短壟就足夠吃了,這邊割了那邊長,是最經濟的蔬菜了。那時的菜都暴露在陽光下,其味之鮮美,不是現在反季的大棚菜所能比的。

園子里還有各種瓜類。有小孩子的家庭,一般會在園子里種上甜瓜面瓜柳瓜之類的,那是小孩子用來打牙祭的零食。我小時候愛念叨東西南北瓜,那時以為的東瓜后來才知是冬瓜,因為還有西瓜、南瓜之類。所以我一直以為是用方位來給各種瓜命名的。偏巧我們那邊把圓圓扁扁成熟后金黃的那種叫南瓜,把彎彎長長的南瓜叫做北瓜。所以東西南北瓜就齊全了。猶記得有一年母親種的冬瓜長得奇大無比,一抱粗,立起來有半人高,摘了用地板車帶回家,放在堂屋高高的八仙桌下面,好幾頓都吃不完。上高中時,學校食堂有一陣常把切成大塊的冬瓜配上點肥肉片炒得軟爛了吃。我向食堂內部張望過,廚房師傅拿著鐵锨站在大大的鍋臺上炒,鍋特別大。即使那樣炒出來的冬瓜,我也覺得挺好吃。有一次周末回到家我也把冬瓜切成大塊,用家里的鍋炒了,卻沒炒熟。后來又經過了母親的二次加工才吃成。

有一年父親心血來潮,多種了些西瓜想賣了掙點錢。為防偷瓜賊,還搭了一個瓜棚,讓當時尚年少的哥哥看守。可沒見著賊,卻見不少西瓜爛在田里。翻過來一看,爛的西瓜上都開有一個三角蓋。經過調查得知是我哥哥做的好事。他閑著沒事,就找熟了的西瓜吃,拿小刀切開三角小口,不熟的他再拿那三角小蓋給扣上,又怕被父親發現,就把口轉到下面,挨著泥土,那樣西瓜爛得更快。貌似那年我的父親也沒有掙上多少錢。但他的幾個子女卻沒斷了西瓜吃。

我記得我家另一片自留地有一年全種了油菜。油菜花開時,金燦燦一片,那年只有父母與哥嫂在家,他們四人照了一張合影寄給正在外面上學的我。至今還在我這邊家里的相框里,時時見著,以解思鄉之苦。我媽曾在那油菜花正嫩時,摘取頂部,用鹽一腌,香油一拌,做成了極好的佐餐小菜。幾年前隨單位同事一起去江蘇興化游玩,看到了千島油菜田,那么美!別人在拍照時感慨真美,我在拍照時感慨若能摘些嫩花回來腌著吃就好了。

近些年,種瓜種菜的都成了專業戶了,專為賣而種,很少有家庭再留菜園子了,種麥子的也少了,大都種上了如蘆筍這樣能掙錢的經濟作物。想吃什么菜到集市上都能買到。雖然這樣或許體現的是經濟的進步,但卻少了許多樂趣。

后來我上中學時,父親又種起了桃樹,經過父親的反復實驗,多次嫁接,后來一畝多地的桃園里有數個品種的桃樹,有甜而脆的桃子,熟了后大而軟的桃子,跟杏樹嫁接后的黃金桃等。等結的桃子成熟了能賣的時候,父親讓我看守桃園,他帶著成筐的桃子趕集去賣。我便拿了席子和大部頭小說在桃樹底下找一片平坦的地方看書,讀累了就起身摘些桃子在旁邊備好的水桶里洗了吃,一天下來吃掉的桃子都夠出攤賣了。桃園旁邊就是我家的菜園,有時吃桃吃夠了就到菜園里摘甜瓜或者西紅柿吃。那時的西紅柿純天然熟,不帶染色催熟的,所以吃起來酸甜可口。


黃金桃

以上圖片均來自百度

其實并沒有見到有偷桃的,讓我看守桃園,反而損失更多。但父親又怎么會在意我吃了多少桃子?本來種了就是要吃的。快到吃飯時間了,有時我會去找一找那種熟好的粉紅且大的桃子,雖甜度不夠,熟好了卻很面,用手捏一捏就能成泥,摘上幾個拿給我那掉了牙的老奶奶吃,并且告訴她老人家:這叫壽桃(我看了《西游記》后自己命名的),吃了這種桃子能長命百歲。其實那時老奶奶已是九十多歲高齡了。果然,一直笑呵呵地活著的老奶奶笑呵呵地吃了這桃,笑呵呵地活到了一百零二歲。老奶奶離世時我在外地上大學,后來聽說,老奶奶一直到走之前都很清醒,還叮囑圍著的一大家人閃開,她要離開了,怕自己的魂撲著誰。我相信當年我給她老人家吃的壽桃真起了作用。

我家菜園地頭有一小片我自己開辟出來的領地。那兒緊鄰著引水渠,一條深水溝,平時溝里長滿了草,兩岸也都是樹;但這水渠卻是連著河的。每年汛期都會流來河水,碧青透綠,如一條小河。


本人手機拍攝于老家溝渠旁

水溝里的草種類最豐富,我們常常能從中發現驚喜。最有用的當數薄荷了,這種植物容易成活,哪怕是掐一段莖往地里一插也能活。它的根部在土里也能繁衍出更多的薄荷芽來,一棵薄荷如果被掐去了頂,會分出更多的枝杈。所以到后來我家地頭一直到水渠底部都長滿了薄荷。


薄荷 本人手機拍攝于老家溝渠旁

有時母親想給我們改變一下膳食口味時,也會讓我們拿上籃子來摘這薄荷的嫩頂葉,摘夠小半籃回來,洗凈切碎放到攪好的雞蛋面糊里,撒點鹽拌勻,鍋里放上油,加熱后把薄荷雞蛋面糊往鍋里一倒,兩面煎煎翻翻,清香味就撲鼻而來,這就是母親的拿手好飯了,薄荷煎餅。后來到臨沂工作,吃到了臨沂的煎餅,跟我理解的煎餅很是不同,我們所謂的煎餅,是真正要用油煎的;而臨沂這種,我們那里叫做烙餅。

工作在外,每年只能寒暑假回老家了。溝渠依然在那里,薄荷也年年生長。所以每次暑假回去,雖然薄荷不如春天嫩,但在一片片的薄荷叢里還是能掐到許多嫩頂芽來。母親也必定會為我做這道家鄉人早就不怎么想起的食物——薄荷煎餅。再后來帶兒子回去,兒子也喜歡上了這道美味。

我每年暑假會帶兒子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也是為了讓我的孩子多感受一些田園生活,能認識各種瓜果蔬菜,能辨別東西南北瓜;我也想讓我的孩子在田野里摸爬滾打,能欣賞真正的野草和花;我也要我的孩子能吃到我母親做的粗茶淡飯,能懂得珍惜那草根中的精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題干:有一位畫家畫了一幅畫,自己覺得很完美,就放到大街上,讓別人給挑缺點,在不完美的地方畫圈,晚上拿回家后發現畫上...
    神羔羊閱讀 683評論 0 0
  • 窮人常常拒絕我們為其想出的完美計劃,因為他們不相信這些計劃會有什么效果。窮人飲食習慣的另一個解釋是,在他們的生活中...
    鐵牟閱讀 486評論 0 3
  • 今天才算是冰糖正式工作的日子,因為第一次到辦公室,環境相當可以,這是冰糖自認為的。 整棟樓都是各種培訓...
    孤單她呀開出了花閱讀 198評論 0 1
  • 這幾日的大連,像極了成都的天氣,總是厚實的云層,慘兮兮的陽光,以及貼在皮膚上的令人難受的濕氣,但要比成都涼...
    汐舒閱讀 221評論 0 0
  • 有些事沒有后悔過,但是總是感覺當初還是太急了,如果一切都未改變,是不是現在會更好!好想回到熟悉的地方,而不...
    知蕭閱讀 17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