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獨特個性和氣質。
我去過的地方不多,不管是驚鴻一瞥還是仔細端詳,但都會有屬于自己感受。在我眼里,北京就是一個即使穿著粗衣布鞋,也掩蓋不了骨子里散發的高貴氣質的貴族;上海則一個踩著高跟鞋,步履匆匆,能在她身上找到今年流行風向標的摩登女郎;廣州就像一個家里永遠高朋滿座的土豪,喧囂,熱鬧;而我生活的這所三線城市合肥,如同正值弱冠的青蔥少年,見識不多,眼界不廣,卻一天天變得健壯,有力。
而當我走進蘇州,猶如在江南的雨季里逢著一位撐著油紙傘的姑娘。
蘇州最著名的招牌莫過于她的園林。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們大多是為了一睹園林的美景。
蘇州園林給我的感覺是精致小巧,空間不大。池塘環繞著假山,假山層層疊疊,曲徑通幽。亭臺軒榭,青磚黛瓦的徽派建筑輔以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碑石,以及各式擺件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
從小學時學的課文《蘇州園林》起就開始了對她無限的遐想,等我真正走近她,還是生了些許的失望。也許是現在的公園太多,城市建設也日趨園林化。蘇州園林的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蘊寓唐詩宋詞的意境不覺間淡了許多。
盡管如此,絲毫沒有影響我對她的好感。
蘇州地處水鄉,水多,橋多。老城區被一道道秀水環繞擁抱,讓這座小城因此顯得非常有靈氣。
清晨,緩緩走出房間,這座城市還在睡眼惺忪的時候,走到橋上一抬眼,只見水面上的烏篷船已經慢慢的蕩開了。看著水波在船尾一層層的氤氳,頓覺時光也要靜止了。
蘇州的老街都不是很寬敞,青石板鋪路很有年代感,沿街都是門臉不大的店鋪,大多廊檐翹瓦,建筑風格和坐落在不遠處的幾個園林風格相搭。店鋪里售賣真假難辨的蘇繡以及當地的特產小吃,也是非常的精致。老板坐在柜臺里面,安靜地忙活著手頭上的事情,客人來了,簡短的招呼一聲。他們的眼神很犀利,有時你流連到門口,他們能看出你沒有購買的欲望,于是連招呼也不打,眼神直接從你的頭邊穿過,望向街外。
到了蘇州,一定要到蘇州大學去轉轉的,因為蘇大曾被評為十大最美校園之一。幾站路的公交不一會就到了。蘇大正門口的路叫干將路,這個古老的名字不知是不是來自上古的干將莫邪。蘇大建校有一百多年了,前身是東吳大學,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吳國。
走進校園,滿眼的參天大樹,覆下濃密的樹蔭,粗粗的樹干彰顯出時間的年輪。古老的教學樓,在小橋流水的依傍下,有一種滄桑的華麗。草坪的草很厚,周圍
點綴著歲月悠久的歐式建筑,低調奢華。
順著校園的小徑,我們從側門出來拐個彎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平江路。平江路的左邊是一條蜿蜒的小河,右邊就是平江路街區,類似很多城市的步行街。街區里的店鋪一個挨著一個,裝修的古樸清雅,沖淡了不少商業氣息。街區的商品也是豐富多彩,吃喝用的應有盡有。
走的累了,可以到“貓的天空之城”書店里喝一杯咖啡,翻幾頁書;(據說老板就是蘇州當地的一個80后小伙,現在已經把書店開到了上海)
走的餓了,隨便走進一個飯店,你會在一個優美的用餐環境里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走的困了,里面還有青年旅舍,讓你體會不一樣的住宿感覺。
街區除了游客交談的聲音,店鋪里基本是安靜的,沒有高音喇叭聲嘶力竭的叫賣,也沒有店鋪伙計熱情似火的攬客。詢問商品時,老板們大多用帶著吳儂軟語的普通話和你交流,讓人聽得入耳入心。
夜幕降臨,門前懸掛的紅燈籠依次亮起,映亮水波不興的河水。近處,河岸上擺上原木色小方桌,配兩把竹椅。幾個小菜,就著啤酒,在習習的涼風中竊竊私語。遠處傳來咿咿呀呀的蘇州評彈,讓人神思飄渺,不知身處何地。
逛完長長的平江路,在回酒店的路上驀然發現,大街上空空蕩蕩,兩邊的商鋪不知什么時候都已關門,暖黃的路燈下只有我和兩個孩子的身影。當時才晚上九點鐘,這是多么不可思議啊!在我們那里,夜生活才剛剛拉開帷幕呢。后來問出租車師傅才知道,原來這是蘇州人一直保持的習慣:不管再忙,都要把晚上的時間留給自己留給家人。
這就是蘇州:精致,婉約,優雅,恬淡。不管塵世再熱鬧,都有著自己的堅守。
好想在這里,談一場美好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