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趕山》(第9場)
這篇關于趕山的故事誠如文中鎮長劉青電話里表揚“胡子趕山隊”時所說的,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智斗野豬,保護群眾。全文通過集合、許愿、出征、較量、歸家五個章節層層展開,故事脈絡清晰,情節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將趕山的故事描述得有模有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
這五個章節環環相扣,層層展開,緊密銜接,故事情節和章節標題緊緊吻合,讓人讀來感到如同身臨其境,不覺拍手稱快。全文通過描寫趕山隊出征前的人員調集、分工安排、行前許愿等準備工作,再到圍獵場上趕山隊員緊鑼密鼓地進行圍獵,以及后來與野豬發生的驚險較量等,從整體上展現出了“胡子趕山隊”各位成員的團結協作和紀律嚴明的可貴精神。故事中有四個亮點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第一,“胡子趕山隊”在趕山圍獵的過程中,不盲目獵捕野生動物,而是有所取舍圍獵有可能傷及群眾、危害地方安全的野豬,從而達到保護群眾的目的,維護了趕山行動的合法性。
第二,雖然文中的田寡婦是老妖心目中的一支花——心心念念的心上人,但是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恰恰是一名普通群眾。在危難時刻,“胡子趕山隊”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大無畏精神,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群眾,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傳導出的是強烈的人間正能量。
第三,全文結構與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故事情節不拖沓卻又詳略得當,有重點地烘托出了趕山隊員們在圍獵野豬期間的緊張氣氛和趕山凱旋后把酒言歡時的和諧氛圍。人與人之間的美妙相處,正是通過字里行間的點滴文字展現出來,十分貼近生活和接地氣,很具有煙火氣息,同時也頗具有畫面感。
第四,文中所體現的人物關系折射出的合作精神與融洽氛圍值得提倡和發揚。比如大胡子作為趕山隊的靈魂人物善于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老妖對于田寡婦的深情自始至終從未改變、赤誠可鑒;青馨在團隊中忘我付出,積極關心、照顧和愛護團隊成員,積極協調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等……這些都是團隊凝聚力、向心力與戰斗力的集中體現和縮影。
從上述分析角度來看,趕山隊之所以能夠取得可喜的戰績和成果,正是得益于團隊凝聚力的強大,讓趕山隊員們的心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他們以自己的團隊作為精神支柱共同撐起了趕山隊的美好明天。因此,我們在欣賞這篇故事的同時,或許能夠聆聽到一點“畫外音”——任何一個團隊的精準發力、朝氣蓬勃、長遠建設都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心與心的近距離接觸和碰撞,心的力量凝結在一起,才是最堅不可摧的存在。
二、《一只貓》(第9場)
本文的作者堪稱一位頗具想象力、很有藝術才能的準藝術家。這篇故事的構思足見作者思維的獨特性和嚴密性,很善于講故事,具有出色的創作靈感。從故事情節來看,有兩個地方讓我開懷大笑,第一個是文章的開頭部分——趙寶因為一場車禍突然變成了一只貓,這個腦洞開得很大;第二個地方讓我的閱讀喜感加倍,就是在文末處趙寶在病床上見到了陽陽的姐姐那一段心理動態描寫,非常生動傳神而詼諧幽默。整篇文章從構思到行文都頗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傳達給讀者的快樂體驗比較豐富。
讀者跟著作者的思路,從主人公趙寶被母親要求母親節當天回家里一趟,擔心再次被母親催婚。講述了他從以前經常回家探望母親,到后來30歲仍然沒有女朋友而經常被母親催婚,以致于產生了一定的焦慮,進而很少回家,最后到沒事基本不回家的這種狀態。
緊接而來的一場在隧道口的車禍讓趙寶變成了一只貓,他隨后從一只流浪貓變成一只寵物貓,結識了小主人陽陽;之后甘心成為一只寵物貓,與陽陽有了一定的感情;再后來為了保護陽陽免于車禍,從側面撞擊一輛自行車而讓自己發生了第二次車禍,重新回歸到趙寶原來的狀態,并在醫院里見到了自己的母親。
在閱讀過程中,我會聯想到作者是不是準備在文末處交代是男主人公趙寶在夢里遇到了文中的種種場景,但作者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說明趙寶醒來后不知道記憶里發生的一切到底是源于一場夢還是真實發生了。當他驚詫地發現旁邊病床上的陽陽與自己在同一間病房,而且見到了自己心儀的陽陽的姐姐,一切都是那么的離奇而美妙。讀罷全文,我會繼續去想作者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想要向我們傳達什么樣的人生體驗呢?
我想就像作者在文末處提到的那句話一樣——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并活好當下,努力當下,才是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最寶貴、最應當珍惜的就是當下的時光和眼前的身邊人。當我們已經擁有的時候,往往不懂得去好好珍惜;當我們失而復得的時候,卻又覺得這是多么大的一個驚喜,多么值得自己去好好把握,而不要再讓失去的人事物從自己的身邊溜走。這就是非常美好的故事傳達出來的寶貴人生體驗。
看過一句話很有道理——人生最幸福的7個瞬間是什么?大病初愈;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一場;不期而遇;如約而至;未來可期……本篇故事幾乎涵蓋了上述提到的幾種瞬間。作者通過這樣一個虛構的、腦洞大開的、頗具創意和趣味性的人與貓之間的角色轉換故事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了它所要表達的精神實質,可謂是奇思妙想,為作者手動點贊。
本文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三點:第一,文章在標點符號的使用、遣詞造句和行文的具體細節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文字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精煉和加工,這樣會讓文章更加富有文采、無懈可擊;第二,“的、地、得”的使用還不是很規范,行文時仍需注意一下;第三,在文章的斷句方面還需要加強一下,理清主謂賓的規范用法,避免出現語病方面的問題。
相關文章收錄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