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腦實用記憶第二期》李梅 第23次 古詩詞記憶

一、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二、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注釋

⑴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⑵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⑶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⑷可憐:可愛。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三、白石灘(唐·王維)

四、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注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生:萌發生長。

3.發生:萌發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五、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注釋

⑴意萬重:極言心思之多;⑵復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臨發:將出發;⑸開封:拆開已經封好的家書。

六、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釋

①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②鮑浩然:生平不詳,詞人的朋友,家住浙江東路,簡稱浙東。③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動的水波。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雜記》載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為遠山,這里反用。⑤欲:想,想要。⑥行人:指詞人的朋友(鮑浩然)。⑦眉眼盈盈處: 一說比喻山水交匯的地方,另有說是指鮑浩然前去與心上人相會。盈盈:美好的樣子。⑧才始:方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